19日 01月 2020年

欧造杰:桂西北小说的地域文化色彩|论文

2020-01-19作者: 欧造杰

桂西北的小说创作最能体现广西地域文学的特点。小说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富有地域性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本土的民俗风物,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悲剧性、充满苦难的乡土人物形象,表现出明显的桂西北地域文化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化意义。

19日 01月 2020年

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 | 论文

2020-01-19作者: 朱万曙

彝族唱本《董永记》是对汉族流传久远的董永行孝故事的文本转换。从主要情节的相似度审视,彝族唱本转换的汉族母本当是宣统三年(1911)刊刻的《大孝记》;比较两个文本,彝族唱本较之汉族母本在情节和细节上都有不少的丰富;同时,彝族唱本又在地域风物和信仰传说方面显示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董永故事的汉、彝唱本的转换,体现了两个民族在尊敬师长、注重女德,特别是孝敬为先等文化观念的趋同性,是中华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共为一体的生动说明。

13日 01月 2020年

陈泳超: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论文

2020-01-13作者:陈泳超

  一、学术简历   钟敬文生于1903年,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他天然见证着这一世纪的曲折历程;同时,他又是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全程“预流”者。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开端,一般公认是1918年北……

13日 01月 2020年

陈泳超:靖江《大圣宝卷》的信仰与文学渊源|论文

2020-01-13作者:陈泳超

作为靖江讲经“圣卷”中最著名者之一的《大圣宝卷》,虽然套用了泗州大圣的信仰名头,其实与知识阶层撰写的关于大圣的通行宣教传记并不相同,它更多来源于民间口耳相传的风物传说以及元明以来大量的通俗文艺作品。其主人公张长生,应该来源于《西游记》中的“小张太子”,也即僧伽大圣之徒弟木叉的变形。而从地方文献上更可以看出,它与南通狼山上宋代以来的大圣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其情节也多取材于南通地方至今流传的民间传说。

16日 12月 2019年

[新书推荐]吴晓东|盘瓠神话源流研究

2019-12-16作者:吴晓东

出版信息 作者:  吴晓东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年: 2019年10月 字数: 198千字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责任编辑:陈佳 丛书:盘瓠神话丛书 ISBN: 978-7-5077-5839-9 目录 导言/001 第一章 盘瓠神话的构成及其分布/005 &nbs……

15日 12月 2019年

赵逵夫|从《二郎爷赶山》的传说说到白马人的来源与其民俗文化的价值|论文

2019-12-15作者:赵逵夫

陇南至四川有多处叫“二郎坝”、“二郎山”和叫“鸡石坝”、“石鸡坝”的地名,也广泛流传着“二郎神斩蟒”的传说,反映了氐人由仇池山、骆谷一带向南迁徙的踪迹。四川平武县的白马老爷山是仇池山的象征,平武白马人中关于白马老爷山的传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氐人由陇南经文县到平武的经历。文县铁楼石鸡坎等处白马人是氐人南迁中最早留下来的一支,保留着氐人较原始的民俗和生活习惯。

15日 12月 2019年

​王艳|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白马人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论文

2019-12-15作者:​王艳

文化记忆通过文字文本和文化文本传承,在无文字社会,文化记忆并不是单一地附着在文字之上,而是隐含在文化之中。白马人把神话与历史、地方与空间、仪式与物像通过时空关联与记忆对接,使记忆在时间上不断延续,在历史中不断重构,以此维系和加强身份认同感。身份认同的过程是一个立足现在建构过去的过程,通过神话传说与当下的社会情境互证互释,建构一个共享的过去,以此来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然而,记忆并没有把我们带进“过去”,而是把“过去”带到现在,被时间遗忘、碎片化、无声的历史在个体的认同中弥合。记忆并不是对“过去”完全真实的再现,而是根据当下的要求重构“过去”,完成“追寻意义的努力”。

15日 12月 2019年

王阳文|白马人“火圈舞”的身体实践与文化表征|论文

2019-12-15作者:王阳文

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蹈活动在族群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丰富各异的身体形态承载着族群的文化规则与文化逻辑构成舞蹈身体语言,通过在特定情境下的身体实践,表征着族群共享的文化意义。本文以藏彝走廊北端白马人的“火圈舞”为个案,探讨围圈而舞的身体实践所承载的族群文化表征。

11日 12月 2019年

阿洛秀英:论彝族女作家李纳的女性写作/论文

2019-12-11作者: 阿洛秀英

作为当代彝族文学的第一个女作家,经历了革命战争洗礼的李纳为当代彝族女性文学扛起了首开先河的重任。通过对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剖析,进而探究其隐含在文本之内的女性意识的发展及变化。最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李纳的女性写作经历了一个从浅到深、从觉醒到爆发的崎岖之路,从最初的关照现实、鲜有女性话题到革命年代与男权时代束缚下的女性意识,再到冲破革命时代与男权时代的压抑,展现全新的女性意识的过程。

11日 12月 2019年

李长中:“和解”美学的现代性生产与跨族群想象——以“康巴文学”为中心的考察/论文

2019-12-11作者:李长中

表述是一种再造主体性行为。由于“康巴”地域的异质性及其表述历史的晦暗不明,“他者”表述成为“康巴”形象/记忆建构的基本方式。以还原“真实的康巴”为修辞论目的的康巴文学,亦时常被纳入“地域文学”意义生成谱系框架加以研究。然而,当前学界以康巴文学地方性知识景观叙事性特征而将之纳入地域文学阐释逻辑,以其对地域性景观的真实性表述作为评价其成功与否的标志,其实误读了康巴作家群及其文学。康巴文学不是张扬“对抗的美学”,而是强调多元文化/族群“和解”的美学表述,预示了多民族文学发展某种新的可能。只是受制于后学理论话语影响,多民族文学的“和解”美学生产问题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

11日 12月 2019年

满全:蒙古文学学科史综论/论文

2019-12-11作者:满全

文章从学科理论着手讨论了蒙古文学学科史的几点问题,即学科概念、蒙古文学学科的古代形态“明处”与现代形态“学科”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等,并提出蒙古文学学科属于国际性的知识体系,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内部信息闭塞、交流不畅通。

10日 12月 2019年

孟令法:畲族史诗《高皇歌》的程式语词和句法——基于云和县坪垟岗蓝氏手抄本的研究|论文

2019-12-10作者:孟令法

广泛流传于畲民社会的《高皇歌》,是一首长达近五百句的七言体史诗。这首包含创世因素、英雄事迹与迁徙内容的综合性语言表达,现已基本看不到脱离手抄本的演述活动。借助“口头程式理论”的相关分析原则,对现已发现的篇幅最长的蓝观海手抄本进行程式语词和程式句法的分析,不仅可以说明文本化的《高皇歌》是“源于口头的文本”,也可从中看到史诗演述人是如何利用口头程式进行史诗创编的规律。

10日 12月 2019年

申旗 罗宗宇:略论《民族文学》的世界眼光|论文

2019-12-10作者:申旗 罗宗宇

《民族文学》杂志自创刊以来就呈现出一种世界眼光,体现在译介国外民族文学作品和研究成果、刊发具有“世界性”因素的作品、探索民族文学的世界性理论、开展对外文学交流等方面。《民族文学》的世界眼光体现了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学、文化自觉与自信,为民族文学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提供了文学传媒维度的启示。

10日 12月 2019年

何圣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性问题思考|论文

2019-12-10作者:何圣伦

伴随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少数少数民族文学也经历了现代精神的洗礼,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融入文学主流的过程中,其文学的民族性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学在对现代性的追求中出现了明显的去民族化倾向;其次,文学的现代语境导致了中国少数民族创作文学的民族性变异;另外,文学接受者文化立场的转变对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也有所遮蔽。

10日 12月 2019年

尹允镇:滑稽荒唐到讽刺——朴善锡的小说艺术表现论|论文

2019-12-10作者:朴善锡

滑稽是朴善锡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他常以滑稽的艺术表现手法叙述一个荒唐的事件,以至讽刺和批判社会不合理的各种现象。在他的小说中,滑稽、荒唐和讽刺构成一个掎角之势,构成他的小说的最基本的艺术特色,辛辣的社会批判意识也是从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那么他的批判这种意识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小说看,朴善锡是中国朝鲜族农民的代言人,他有一个非常牢固的心理情结。这种情结驱使他通过小说说着老百姓的心里话,反映农民阶级的思想和情绪。

28日 11月 2019年

现代语境下少数民族作家汉语写作的身分选择与民族性表达丨论文

2019-11-28作者:李圣伦

现代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内容,现代性与民族性都是他们文学创作追求的重要目标。从启蒙主义时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文化暗示,到革命文学时代的民族性符号标记,到后现代思潮中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自觉与拒斥,作家都会应时代的变化而选择自己的创作身分和表达自己的民族立场。

28日 11月 2019年

任淑媛:论《马兰花开》及马金莲的小说创作丨论文

2019-11-28作者:任淑媛

关注马金莲,写的第一篇文章是2007 年的《回乡民间生存的深情吟咏—— 马金莲小说述评》,十几年过去了,马金莲的创作一如我最初的感觉:干净、质纯、传统。但从她描写的女性形象中,又可窥见她内心的心酸、感慨与无……

28日 11月 2019年

李小玲||反本溯源: 对中国民间文学概念及理论的反思 | 论文

2019-11-28作者:李小玲

摘要:民间文学作为学科名词,因其指涉范围的局限已难以适应当下作为日常生活空间的指称,已渐为西方学人所抛弃。复活和更新白话文学作为民间文学这一外来词所指涉的中国文学活动空间,既是作一种史实的还原……

16日 11月 2019年

朱林:重返唯物史观: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观|论文

2019-11-16作者: 朱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历史观主要包括社会形态决定论历史观、文化决定论历史观、人道主义历史观、神话历史观等几种类型。由于历史理性的缺失和族裔民族主义的局限,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观相对落后。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被隐含地视作地方性知识,也会导致了文学历史观的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少数民族文学有必要重返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人学观有助于少数民族文学塑造多样个性的人,实践观可以有效解决地方性知识的文本转化,这些微观层面还可以与当代具有新历史主义内涵的写作展开对话,确立唯物史观的应有立场。

16日 11月 2019年

翟洋洋:“骏马奖”评奖标准的历史演变、分析与启示|论文

2019-11-16作者:翟洋洋

少数民族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我国多民族文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少数民族文学的风向标,笔者通过对历届“骏马奖”的评奖机制及获奖作品情况进行考察,发现评奖条例是在有意识地建立国家意识形态下的文学批评标准,而实际评奖效果往往是在综合各种现实因素之后无意识地形成了一种不完全等同于官方规定的文学批评走向。由此笔者认为“骏马奖”评奖标准的演变趋势是国家主流话语形态与民族本土化表达不断调和的结果,并主张一种以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和多样性为基点的动态发展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标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