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 → 大事记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大事记

1949年

9月,矛盾在为《人民文学》创刊号起草的《发刊词》中,先后提到“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的文学”、“各少数民族的文学”三个概念,是为“少数民族文学”概念之始。此文刊于1949年10月25日出版的《人民文学》创刊号上,故1949年10月25日当是“少数民族文学”正式面世之日。


1950年

5月,乌兰夫被任命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院长,9月开办第一个藏文培训班,教学中使用了藏族文字资料,可视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萌芽。195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成立,标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的诞生。

从1951年开始,中央民族学院学生开始参加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识别与论证、民族语言文字三大调查,到1961年止,全校先后出动师生5200多人,搜集到的大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材料中,有相当一批少数民族文学材料,为少数民族语言文文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5年

“五一”劳动节之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满族著名作家老舍代表中国作家协会邀请彝族、侗族、东乡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朝鲜族、汉族、哈萨克族14位同志座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问题。这次座谈涉及“民族文学遗产和新文学的兴起”、“开展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翻译问题”、“创作问题”等几个方面。


1956年

2月27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满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问题。

3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4月,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制定出《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各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划》,此项工作以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核心、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为辅助,并一直持续到1964年才结束。


1958年

7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座谈会,确定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会上确定今后的编写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文学所负责。参加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的各省、市、自治区的部分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理推广、加强研究”的民间文学工作方针。

同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要编写“三选一史”:民间故事选、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歌谣选、少数民族文学史。

同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各省区市分会及地方民族学院以及民族地区相关院校的中文系组成的调查组和实习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承担记录、搜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任务,成绩斐然。


1959年

云南大学中文系成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这是中国第一个地域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并先后招生三届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民家文学专业人才。


1960年

60代初,一些省市成立了少数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如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组织了民间文学调查团,深入土家族苗族地区,搜集民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资料,汇编成《湘西民间文学资料》4集。

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期间,召开第二次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座谈会。主要讨论《白族文学史》、《苗族文学史》、《蒙古族文学史》初稿,同时讨论编写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会后,贾芝撰文《祝贺各兄弟民族文学史的诞生》,刊于《文艺报》8月号。


1961年

3月25日,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讨论会(3月25日—4月20日),北京、新疆、云南、贵州、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的7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何其芳、贾芝主持,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到会做了报告。会上制定了《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学史和文学概况编写出版计划(草案)》。到60年代初,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就已编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广西壮族文学》等。20世纪80年代,该项工作继续推进。

4月17日,民族文学史编撰负责人何其芳、周扬、翦伯赞、马学良等作了发言,各民族文学史编写组对所承担的民族文学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根据讨论的原则,将《苗族文学史》划分为远古、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就个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问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苗族文学史》不一定要分期,可以考虑从作品实际出发写苗族文学的历史发展;二是文学史的材料一定要真实。

马学良对《苗族文学史》提了如下意见:(1)要体现苗族居住分散、方言复杂、文化不同等特点;(2)族源要认真考证;(3)处理好古今关系;(4)鉴别作品的精华和糟粕;(5)处理好民族文化交流问题;(6)分期要慎重;(7)各苗族聚居点的资料都应搜集。

本次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讨论会会期为3月25日—4月20日,既是一次工作会议,也是一次学术会议,意义重大。

4月10日,周扬在和平宾馆的少数民族文学史讨论会上发表讲话,谈到古今比例、文学史分期、民间文学中有没有两种文化的斗争、作家作品评价等若干问题。


1978年

9月,云南大学中文系成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教研室,学生从七七、七八级到八四届都到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村寨搜集民间文学资料,成果显著。

10月,西北民族学院组织在兰州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教材编写及学术讨论会”,成为十年动乱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界的第一声春雷,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第一次规模盛大的聚会,对全面开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研究起了动员和组织作用。这次会议后,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编辑出版了高等院校教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马学良主编),这是全国第一部包括55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选集。

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少数民族文学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保障。至此,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


1979年

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昆明召开第三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会议。到会的有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广西、广东、湖南、福建15省区和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央民族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单位代表,会上完成了7项任务,其中决定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况》一书。

6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于1979年6月在四川成都成立。名誉理事长周扬,贾芝任学会理事长。同时召开第一届年会。这是国内第一个全国性的民族文学研究组织。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以团结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为宗旨,在全国发展会员并定期召开学术年会和专题学术讨论会,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建设。会员入会2000多名。

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讨论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教材编写问题,觉得各地分工协作共同编选一套《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教材作品选》。

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从此少数民族文学界有了最高的研究机构。经中国社科院院长胡乔木同志提名,第一任所长为贾芝,副所长马学良。少数民族文学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刘魁立兼任﹑副主任委员由仁钦道尔吉兼任。这是国内首次成立国家级的民族文学研究机构、藏族及青藏地区各民族文学研究室、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学研究室、南方地区各民族文学研究室和《格萨尔》研究室,出版专门性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季刊《民族文学研究》。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社会科学院还专门成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这样,就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1979年起,上海文艺出版推出全国规模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丛书”故事和歌谣两个系列。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光明日报》等刊物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定义和范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大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工作。


1980年

7月,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作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2月,吴重阳、陶立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现代作家传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连续出到三集,收入300多位少数民族作家小传。


1981年

1月,由中国作协创办专门发表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全国性刊物《民族文学》创刊,这是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月刊。《民族文学》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始终坚持“二为方向”,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发现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成为繁荣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培养壮大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的重要园地。从这里成长起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许多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对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

1981年,“骏马奖”设立。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家级文学奖。这一奖项的设立,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中华各民族的大团,体现了各民族文学交流互补,共同繁荣的盛世气象,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祖国的统一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活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评奖活动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张承志的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孙建忠的中篇小说《甜甜的刺莓》、短篇小说《留在记忆里的故事》;乌热尔图的短篇小说《瞧啊,那片绿叶》;玛沙叶欣的剧本《陈毅市长》拉沁夫的电影文学《祖国啊!母亲》;沙叶欣的剧本《陈毅市长》等。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活动引起了很大反响。

7月30日至8月5日,云南省召开了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根据云南省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们的要求,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成立大会于8月3日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六十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分会筹备组所作的工作报告,制订了章程,选举了领导机构。到会同志认真讨论了建国以来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了主要的经验教训,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作出了规划。

期间,《蒙古族文学简史》(齐木道吉、梁一儒、赵永铣)、《苗族文学史》(田兵、刚仁、苏晓星、施培中)出版。

9月,中央批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起早的文件《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指示》,此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先后成立相应机构,开展抢救保护民族古籍。

同年,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建立了语言学、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6个硕士点,这是中国的第一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从此开始招收少数民族文学族别硕士生。


1982年

4月,中国作协召开书记处会议,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正式定为每3年举办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每5年举办一届。

《壮族文学概况》(胡仲实,1982) 出版。


1983年

3月7日,中宣部发函批复,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论的任务移交给新成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4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广西武鸣召开了第二届年会,会后参加壮族三月三歌圩,对壮族民间文化进行了调研。

4月18日,在第二届年会期间,由王平凡主持,邀集50多人举行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论座谈会。

7月-8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和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全国民俗学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讲习班。这届讲习班是在我国老一辈民俗学家钟敬文等教授的建议和主持下举办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全国民俗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培养中青年民俗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当时授课的专家学者有费孝通、钟敬文、常惠、常任侠、杨成志、杨堃、罗永麟、张紫晨、刘魁立、王文宝、柯杨等20多位知名学者。

《白族文学史》(张文勋主编,修订本)、《布依族文学史》(田兵等主编)出版。

11月,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民族文学研究》创刊,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民族文学研究杂志,是我国民族文学研究最重要的学术阵地。

同年,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博士点,这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从此可以招收少数民族族别文学博士研究生。1985年,该点升格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


1984年

2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和搜集工作的通知》出台。

5月28日,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签发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自此我国文化史上史无前例的规模最大、普查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成功最显著的一项伟大工程开始。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体例分省立卷,共计90余卷,每卷120万字(个别卷本240万字),共计1.1亿字。三套集成总主编是周扬,副总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学良、任英、林默涵、周巍峙(常务)、钟进文(常务)、许钰、张紫晨、陈子艾、贺嘉;《中国歌谣集成》主编贾芝,副主编陶建基、张文;《中国谚语集成》主编马学良,副主编陶阳。

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主持召开第四次少数民族文学编写工作座谈会。确定编撰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丛书》。

《白族文学史略》(李缵绪著)出版。


1985年

8月10日-15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第三届年会。来自17个省(区)、市的汉、满、蒙古、藏、回、维吾尔、壮、土、土家、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孜别克、锡伯、朝鲜、日、塔塔尔、彝、纳西、傣、塔吉克二十个民族的115名老、中、青专家、学者欢聚一堂。

11月27日,中宣部发出“转发民研会《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第二次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要关心、支持并督促本地民间文学集成的编辑出版工作。

1985年,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成立,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

同年,马学良部署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整体综合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由族别研究进入到整体研究的新阶段。


1986年

10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确定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列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

同年,吴重阳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概观》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


1987年

中国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启动。由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教研室主任杨敏悦提出方案,马学良审定并领导整个工作,梁庭望负责具体编写组织工作。

5月20日至25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辽宁省丹东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代表117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对民族文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40多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1989年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成立,会长为布赫。


1990年

8月,《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教文化》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为《中国少数民族史诗 研究丛书》之一,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江格尔>论》(仁钦道尔吉著)《<玛纳斯>论析》(朗樱著)、《<格萨尔>与藏族文化》(降边嘉措著)、《原始叙事艺术的结晶——原始性史诗研究》(刘亚湖著)、《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涅赫留多夫著,徐昌翰等译),将我国的少数民族史诗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1992年

中国诗史《江格尔》研究会成立,会长为巴岱。

1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主编,为第一本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该书后来先后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民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国家级)。


1993年

3月10日,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中央民族学院教授马学良,国家民委教育司副司长谢启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副会长陈惇,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哈金雄、副院长朱玛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刘魁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王平凡,北京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徐京安等出席大会。


1995年

中国史诗《玛纳斯》研究或成立,会长会夏尔希别克。


1996年

5月29日至31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武汉中南民族学院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主题为“迈向21世纪的民族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40多人,其中有来自北京、内蒙、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四川、广西、海南、湖南、湖北等地的十几个民族的学者、专家、教授、研究员、编审和青年研究者。会议收到了几十篇论文。
9月,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系开设“少数民族文学基地班”,使其中的优秀学生可以从本科生一直读到硕士、博士。这是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专业被国家教委批准为“文科基地”后首次招生。


1997年

截至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颁奖会,55个少数民族都有作家获奖。实现了56个民族都有作家获奖。目前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会员988人,占会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各少数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作家,有的民族形成了作家群。全国已经形成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


1998年

梁庭望、张公瑾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首部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著作。


1999年

作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一书。该书共分为诗歌、散文、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理论等文学样式卷,展示了5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风貌,并因其带有鲜明的历史踪迹和民族特征,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

中宣部将回族作家霍达的《补天裂》、苗族作家向本贵的《苍山如海》、蒙古族作家邓一光的《我是太阳》遴选为向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作品。同时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在中国最权威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曾有满足作家叶广芩的《梦也曾到谢桥》、赵玫的《从这里到永恒》、蒙古作家邓一光的《父亲是个兵》、回族作家郭风的《郭风散文选集》和石舒清的《清水里的刀子》、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仫佬族作家鬼子(廖润柏)的《被雨淋湿的河》获奖。


2000年

8月2日至4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云南昆明举办第五届年会,主题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新世纪建设”,交流了学术成果。期间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白庚胜当选会长。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


2001年

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了“21世纪民族文学发展研讨会”,对20世纪的民族文学工作做了评价,并对21世纪民族文学发展做了基本估计。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再版,增加了当代部分,全书形成上中下三册。


2002年

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前身)、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联合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8月12、13日,《格萨尔》史诗千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西藏社科院召开。为配合《格萨尔》千年纪念活动,西藏社科院牵头组织了一批唐卡绘画艺术家,新绘制了一套21幅《格萨尔》故事大型唐卡。


2003年

9月9日,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在北京颁奖。

11月9日,由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承办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玛拉沁夫、晓雪、吴重阳、关纪新等40多位作家、学者就当前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理论焦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首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四川、辽宁、湖南、福建、广西、广东、浙江各地、分别拥有汉族、满族、蒙古族、侗族、苗族、彝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回族、纳西族、白族、壮族13个民族身份的30余名学者和作家参加会议。本次论坛主题是“中国少数民族当代作家文学的理论建设”。与会者围绕“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既往批评方式的得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重新认识与把握”、“多民族社会及民族文化裂变形势下的民族文学命运”、“多民族文学会中的民族作家身份”、“经济发展时代民族作家的文化使命”、“世界少数民族文学与后殖民批评”、“21世纪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走向”七个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


2005年

7月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在北京揭晓。

10月29日至3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5家单位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陈理致辞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民族文学》主编吉狄马加以及梁庭望、朝戈金、李炳海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全面研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认真总结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特殊规律,深入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性质、地位、范围等基本理论,充分交流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一系列前沿问题。

11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吉狄马加,梁庭望等在大会上作报告,大会选举了少数民族文学学会新的领导班子,朝戈金当选为会长。

12月,第二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在广西民族学院举行。论坛上,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60多名学者、作家,围绕“多元民族与民族作家文学批评”、“民族作家身份认同”、“中国多民族作家研究与批评”这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从自身的研究结果、创作经验和民族认识出发,各抒己见,展开观点交锋。


2006年

6月,第九届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年会暨颁奖会在昆明召开。

7月,第三届“多民族文学论坛”在青海西宁举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青海省文联、青海民族学院联合举办。会议议题包括:一、西部开发与民族文学书写;二、繁荣多民族文学与构建和谐社会;三、跨学科学术视野中的西部民间文学生态。


2007年

10月12日—14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与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各民族的天地开辟、人类起源神话成为研讨的热点。

11月,第四届“多民族文学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与文化多样性学术探讨”为主题,议题包括:一、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构建与思考;二、文化多样性守望与少数民族文学功能;三、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学理阐释;四、多民族文学史观维系下的民族母语写作;五、西南各民族的文化生态与书写,及“藏彝走廊”文学叙事研究。


2008年

9月,第五届“多民族文学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会议议题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创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思考延伸与理论拓展,传统与现代接轨下的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改革开放3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评述与反思,西部少数民俗文学创作:边地与中原的文学互动。

至此,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已经有了5年的积淀,在目前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辐射效应,不仅包括少数民族文学、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等文学研究学者的积极参与,也吸引了来自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关注。少数民族文学这一原本非常偏僻的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主流文学研究界的关注,然而这不过是千里之行的跬步,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事业,努力促成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和谐共荣。

11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在京召开了代表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领导,会长由青海省副省长、著名诗人、作家吉狄马加担任,常务副会长由《民族文学》杂志主编叶梅担任,阿来等14人被选为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原会长玛拉沁夫被推举为名誉会长。


2009年

6月12日,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副会长陈惇、陈跃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朗樱、唐晓青等30余名国内比较文学界和少数民族文学界的著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郭卫平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梁庭望教授作了专题发言,学者们主要围绕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以及学科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都给予了积极肯定。这次会议是10多年来,国内举行的第一次少数民族比较文学专题研讨会,会议取得的成果是积极、务实的,有着直接的实践价值。不久,少数民族比较文学学会恢复,梁庭望任会长,汪立珍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6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祖国颂”创作研讨班在京举行。这是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研讨班,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由56个民族作家共同喜迎国庆的盛大聚会。这次研讨班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及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了结业仪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书记李冰在开班仪式上转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对与会全体同志的问候,并在讲话中称,这次研讨班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华文学值得记载的一件喜事。他希望广大少数民族作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民族团结,做中华多民族和谐盛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打造民族文学精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学精华。与会代表不仅聆听了玛拉沁夫、吉狄马加、阿来、胡平、李敬泽、闫晶明、崔道怡、张守仁、牛玉秋、李建军、降边嘉措、铁木尔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而且以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时代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祖国颂”为主题,创作研讨了一批反映国庆题材的金平力作,为共和国的华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化气象。

6月30日,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学会恢复事宜会议在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召开,会上决定恢复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学会,隶属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梁庭望任会长,汪立珍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8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召开。来自数十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对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今后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做了关于民族文学研究60年的学术报告,对于我国民族文学60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全面论述与评价。中央民族大学梁庭望教授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就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中央民族大学赵志忠教授以“民族文学60年述评”为主题,对新中国60年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成就做了深入阐述。辽宁师范大学崔银河教授就内蒙古电视艺术事业30年发展历史做了发言。此外,与会学者的发言和论文所显现出的理论深度,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同。在这次研讨会上,还举办了“少数民族文学60年成果展”,展出了少数民族文学60年所取得的成就、国内各民族院校的办学状况、重要的学术成果等。这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回族文学史》《端木蕻良与中国现代文学》《鄂伦春原生态文化研究》《内蒙古电视剧审美形态研究》等著作均在业界产生过较大反响。

9月15日上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开馆庆典仪式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司马义·艾买提发来贺词。贺敬之、王蒙、金炳华、铁凝也发来贺信、贺词。发来贺信、贺词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内蒙古作家协会、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赤峰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原青海省省委常委、人大主任、藏族著名作家格桑多杰,《诗刊》常委副主编李小雨、四川省凉山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时长日黑等。

9月16日,由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研讨会召开。来自各少数民族的作家代表共同讨论少数民族文学60年来取得的关辉成就,并对如何让少数民族文学走向世界做了深入讨论。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前,《民族文学》的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版创刊发行,温家宝总理特为此题词:“办好民族文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这是对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专家、学者、广大读者的最大关怀和激励。同时题词和题写刊名的还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热地、铁木尔·达瓦买提。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原教育部副部长刘斌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拉玛沁夫等。他们的题词给予少数民族文学界巨大的鼓舞。


2010年

10月9日至11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包括“学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和“少数民族文学学术研讨”两项主要内容,会议分广西大学和南宁市大明山两个时段进行。来自全国各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和部分会员代表以及关于专家、学者70余人欢聚一堂,共商新的学术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的职能和发展,畅谈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成果和未来。学术研讨主要议题包括民族文学研究反思、民族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民族文学个案研究、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和民族文学与自然生态研究。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5篇,内容涉及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作家、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关系、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作家关系等方面。会议于11日上午选举产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新一届理事,推选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1人,常务理事71人,学会顾问6人。


2011年

8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和贵州省平坝县协办的“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与理论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1年年会在贵阳花溪及平坝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7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民族文学的多重视域和理论构建的中心议题,四十多位学者从民俗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多个角度切入,发表了论文。


2012年

6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维吾尔文学学院、格萨尔研究院、少数民族汉文学典籍研究所、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藏语系协办的2012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术研讨分为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民族文学理论与当代作家创作、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与古代文学三个小组,与会者分别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若干专题展开讨论。


2013年

7月12-16日,为了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3年年会在新疆伊宁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伊犁师范学院承办。会议议题:包括全球化时代西北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整理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个案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以及其他相关研究。


2014年

10月17-19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在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会议议题包括民族文学理论建设、民族文学的个案研究、民族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民族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学与民族记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


2015年

9月20-21日,为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发展,增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与交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与北方民族大学主办,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承办。会议议题主要有少数民族文学与口头诗学、大百科全书少数民族文学卷修订、少数民族文学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少数民族族别文学研究、少数民族作家研究、少数民族典籍研究,以及其他与少数民族文学相关的问题。


2016年

6月5日至6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共同举办的“侗族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民族文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石一宁等参加研讨。改革开放以来,侗族文学实现了从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的转型,文学力量薪火相传,形成了一支颇具创作实力和创作潜质的作家队伍,创作出一批思想性 与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此次研讨会对老中青三代侗族作家代表袁仁琮的三卷本长篇小说《破荒》、潘年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河畔老屋》和杨仕芳的长篇小说 《白天黑夜》展开研讨。

9月23-25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6年年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学会与云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来自全国80多个科研院校的235人参会学者,有汉、维吾尔、仡佬、彝、蒙、土家、回、藏、侗、苗、纳西、壮、白、瑶、满、哈尼、朝鲜、布依、傣、水、达斡尔、裕固等22个民族的学者参会。 会议议题主要有:少数民族文学与口头诗学、大百科全书少数民族文学卷修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少数民族文学的影视改编、地域写作与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世界文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学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杨恩洪:风雨三十二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与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相伴的历程

邓敏文:中国多民族文学史建设工程的回顾与期待

梁庭望:《中国民族文学研究60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网站
 

02日 09月 2018年

2018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邀请函(1号)

2018-09-02

    ____________女士/先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将于11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广西师范大学   会议承办:广西师范大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