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 09月 2023年

白晓霞|西北多民族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文

2023-09-28

从纵向文化史来看,西北多民族文学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革命历史基础;从文本个案来看,西北多民族文学的创作实践中饱含着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从作家主体性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始终是西北多民族文学的赤诚红心。综合来看,在文化、文本、思想、田野的多维立体空间中,近现代以来西北多民族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淳厚坚定。作为新时代的文学写作者和研究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文学经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为我们的学术使命和文化责任。

27日 09月 2023年

李长中 王飒|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观的共同体意识与共同体诗学构建|论文

2023-09-27

尽管以“少数民族文学观”作为统摄国内非汉民族文学之全称的观念“发明”及其体制化、系统化的理论构建,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全面展开,但自晚清以降,传统帝国话语向现代民族国家话语转型,多民族中国的民族问题成为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关键问题,那些非汉民族的文学在上述语境中即受到重视,这为少数民族文学观新中国成立后的构建提供了极具历史承继性的中国经验。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现代化国家共同体”,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转型的百年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同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等问题,彰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契合的中国文学共同体特征。由此,“少数民族文学观”开始向“多民族文学观”进行观念的迁移,共同体诗学构建问题凸显。

26日 09月 2023年

丹珍草|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体诗学的寻绎与建构|论文

2023-09-26

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体诗学的寻绎与建构,需要将多民族文学的发生发展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多民族历史文化发生发展乃至多民族文学关系发展的角度加以考察,寻绎中华民族文化圈的内涵、流变以及与多民族文化元素或隐或现的亲缘关系,揭示不同地域与族群的文学是如何构成多元共生、互动循环的有机生态系统。在民族的迁徙、流转、繁盛、沉没,文化的起源、传播、转轨、融通和发达中,彼此交流相互融通,提炼和阐发其中包含的多元一体、纵深多层的共同体诗学。有助于我们从立体的多维角度充分认识多样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发掘和彰显已与群、一与多、个性与共性、地方与国家、民族与世界之间相互接纳和相互反馈的因果关系,在不断融通不断塑造不断建构的过程中,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体诗学的建构,实现“民族文化叙事”与“共同体叙事”的平衡与统一。

26日 09月 2023年

乌·纳钦|中国多民族文学互鉴关系论|论文

2023-09-26

自楚辞、汉赋开始,中国多民族文学之间建立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积极的借鉴关系,并逐步扩展到散文、戏曲、小说等主要文体,乃至文论层面,从微观到宏观,形成多层次的互鉴关系。这种互鉴关系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双向度的甚至是多向度的,即一个民族的文学不但与另一个民族的文学产生互鉴关系,而且与多个民族的文学产生了互鉴关系。少数民族文学积极借鉴了汉族文学,汉族文学也积极借鉴了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彼此之间也进行了积极的相互借鉴。在这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学得到了发展,汉族文学也得到了发展,使中国多民族文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化趋势越来越突出,最终定型为中华文学多元一体格局。

26日 09月 2023年

傅钱余|向“世界”转向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观念与路径|论文

2023-09-26

在全球大视野下,中国的多民族文学同时是世界的中国文学,其研究的基本观念应实现从民族关系到世界关系、从接受到互动、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向,其基本路径是中国多民族文学的世界声音、世界意识和世界价值。世界声音即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世界意识是对世界关系的认知和体验,世界价值指能够助力全球发展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22日 09月 2023年

明江 王觅 行超 路斐斐 罗建森 刘鹏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 ——文学艺术界持续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3-09-2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

22日 09月 2023年

丁国旗|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需要积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论文

2023-09-22

摘要:“历史主动精神”已经成为理解和认识我国文艺工作的一个重要概念。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历史自觉意识,重视传统文艺资源但要懂得“扬弃”,尽可能多地去学习和掌握文艺之外其他领域的知识。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坚守文艺引领时代风气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文艺引领时代的方式方法就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用心刻画。要有积极的历史创新意识,文艺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文艺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必须回到文艺的社会效益上来。

22日 09月 2023年

丁国旗|新时代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的新要求|论文

2023-09-22

摘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其有关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文艺创作者,提出并阐述了许多符合新时代文艺发展需要的具体要求。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方法、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四项内容,是支撑其整个文艺论述的四梁八柱,是其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根本要求,为创作优秀作品、多出文艺精品指明了出路和办法,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自身身份定位、繁荣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8日 09月 2023年

熊威 | 中华文化认同与德昂族龙阳形象的激活 | 论文

2023-09-18

摘 要:龙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也是形成中华文化认同的媒介。改革开放以来,德昂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德昂族龙阳形象被激活,他们主动贴合主流龙文化意涵,在民族国家框架内建构和阐释德昂族龙阳形象。此案例反映出,共享文化符号是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可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18日 09月 2023年

熊威 | 德昂族文字丢失神话与中华文化认同 | 论文

2023-09-18

摘 要:文字不仅是书写系统和交流工具,而且具有文明象征意涵,带有神圣性色彩。德昂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面对这一社会事实,他们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电视剧《西游记》的情节,生产出文字丢失神话。通过此种诗性叙事的方式,德昂族在民族国家框架下重构文化记忆,背后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民间文学是活态的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18日 09月 2023年

孙正国 | 朝向乡村振兴的神话资源价值研究——以“双重漫游者”新乡贤为视角 | 论文

2023-09-18

摘 要: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实践,使得神话资源的文化价值受到关注,它与乡土社会的传统融于一体,尤其根植于特定文化空间的乡土记忆被还原式地打开,情感真挚、伦常温馨的神话叙事唤醒了以“神性、诗性、乡性”为中心的多维身份认同。文化乡土的归宿本质也从神话资源的发掘与转化中得以自明。有着城市身份而又执迷于乡村生活的“双重漫游者”,寻访家乡情怀(乡愁乡愿)的神话之根,重拾乡村记忆,重建乡村文化建设主体身份,以既有开放眼界又有本土实践的新乡贤力量,担当起乡村振兴树魂立心的神圣使命。

18日 09月 2023年

向柏松 张兆芹 | 中国古代帝系神话与“大一统”观 | 论文

2023-09-18

摘 要:中国古代帝系神话包括三皇五帝谱系神话、帝王感生神话、帝王认同神话等,是“大一统”观的伴生物。帝王谱系神话为“大一统”观提供了历史性的合理依据;帝王感生神话成为历代君主统领天下的标识,同时也发挥了承袭弘扬“大一统”观念的作用;帝王认同神话则扩大了“大一统”观的影响范围,为建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了根性文化基础。帝系神话所蕴含的“大一统”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根源。

16日 09月 2023年

朱旭|新时代少数民族乡土小说的风景书写

2023-09-16

风景书写是新时代乡土书写的重要特色,少数民族乡土小说在此基础上着重突出自然风景感觉化的强大弥合能力;民俗风景内部潜藏的情感结构的替代性表达,规避“风情化”叙事窠臼的同时,更是人类共通情感的外化,核心直指中国乡村的根性文化价值;对“远方”风景的寻找显现出少数民族乡土小说追寻超越性意义的野心,呈现了少数民族作家在新时代不断提升的对当下现实的思想穿透力,和对当下时代中心经验的处理能力。新时代少数民族乡土小说的风景书写,表达了新时代语境下的族群认同和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意义。

16日 09月 2023年

范玉刚|人民是文艺之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视角解读

2023-09-16

 人民是文艺之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视角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

13日 09月 2023年

张多|《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丛刊》编纂说明

2023-09-13

  2023年是云南大学建校满100周年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云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办学100周年。民间文学是云南大学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专业方向,自1937年徐嘉瑞先生到中文系执教开始便一直贯穿在中文系教学、科……

12日 09月 2023年

王卫东|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丛刊|前言

2023-09-12

前言 这套丛书的整理出版是一件偶然的事——准确说,是源于一件偶然的事。2006年5月的一天,杨立权冲进我的办公室,兴冲冲地对我说:“王老师,挖到宝了。”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在四楼中文系会议室旁边小……

09日 09月 2023年

高健 | 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 ——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中神话的时间叙事 | 论文

2023-09-09作者:高健

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是一场时间之旅,东道主将神话作为一种“时间距离化”的手段,通过情境性叙述、具身性体验与仪式性表演等“原始语法”,把游客带到神话的原初时刻。然而,由于原始的多义性并存、游客的阈限体验、表演的时空异位以及从原始到现代的时间跨越等,使得节庆旅游中的神话主义具有了“模棱的原始性”特点,这是一个非绝对化、非简化、非二元的特点,表明神话主义是多元主体互动的过程性结果,也是神话传统丰富性的延续。

08日 09月 2023年

尘封半个世纪,首批次文本公开面世!18个民族的智慧结晶

2023-09-08

  《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丛刊》   十几个少数民族民众跨越古典、近代、当代文艺创造的智慧结晶 云大中文系五代学人调查、采录、整理、建档、研究的宝贵成果 尘封半个世纪的稀见少数民族民间……

07日 09月 2023年

姚新勇| “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话语演进史考

2023-09-07

作为一种“现代性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产物,亦是一种新型的多民族国家工程的产物,这一观点已被学界普遍接受,学界也普遍认为少数民族文学经历了“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多民族文学”的演变历程,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深浅不一的考论,但是从文学理论话语的视角出发,对相关历史进行深度而细致的梳理还相当贫乏。本文试图以新中国初期第一个十年为范围,考察“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初创与成型之历史,勾勒“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话语生成演进的线索,发现某些被忽视的重要“理论文献”,并对某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重要文献做出新的阐释。

05日 09月 2023年

意娜 | 马克思主义少数民族文艺学的新发展

2023-09-05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是沿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根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学的特征进一步本土化的结果。它既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密不可分,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又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马克思主义对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加强和提升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较为完整和到位的梳理,其中就包括这样一个方面:立足于民族立场但又能超越特定民族的局限,试图在观察特定民族传统时随时保持更为开阔的国际性视野,同时引入更为客观的比较尺度和更符合科学工作原则的方法。从另一方面说,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狭义民间文学加作家文学,要在更为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上整体性地考察少数民族的文艺活动过程和成果。少数民族语言(思维)对民族文学形式的塑造、文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不可回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与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建设同步发展,都是中国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鲜明特色。进入新时期,我们需要更为接地气地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以期少走弯路,开创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的新局面。

<<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