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简述 发布日期:2016-07-18   作者: 崔莲   点击数:9750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彝族 有关的着作有佐野贤治编的《西南中国纳西族·彝族的民俗文化》(勉诚出版 1999)。论文有:小门典夫的《凉山彝族的口诵诗里反映着的汉族的形象》(民博报告 1994-19卷4号)一文,主要通过口诵诗叙述了反映中国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对汉族形象认识的表现,并依此考察了过去彝族是怎样认识与汉族之间的民族关系的;八卷佳子的《论凉山彝族社会性质》(论集近代中国研究 1981);栗原悟的《从明代彝族系土司看种族联合之纽带:对彝族民族史研究的考察》(东南亚:历史与文化11 1982);西田龙雄的《中国西南部的彝族文字 上、中、下》(月刊言语 1980-4,5,7)和《倮luó@④语研究——彝语的结构与系统》(华夷译语研究丛书Ⅳ 1980);马学良的《国际彝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比较民俗研究 15 1997)等。

  鄂温克族 杜拉尔·敖斯尔·朝克编的《鄂温克语基础词汇集》(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 1991),是有关汉—英—鄂温克语分类对照词汇的书。收词、词组约4400个,鄂温克语的词是用国际音标拼写的。所收的词是根据一种统一使用的分类词汇纲目编排的,分自然、自然现象、动物、植物等十几类,小部分词是按语法内容编排的。由于词是分类搜集的,因此收词匀称,照顾了各个方面。书末附有按音序编排的汉语词和英语词的索引,读者可以通过汉语、英语找到所需要的鄂温克语的词,在使用上比较方便。朝克选录、津田敏郎编有《鄂温克语三方言对照基础词汇集》(小樽商科大学语言中心 1995)。佐佐木史郎的《参加熊节的人们:从狩猎礼仪看鄂温克族的社会结构原理》(民博报告 1985-10卷2号)一文,对参加熊节、并在其中执行各种任务的人们进行分类、整理,论述了鄂温克族部落或狩猎游牧集团的构成及亲属内的母系一方的作用;他写的《“少数民族”的多重性》(民博通信1995-70号)一文,专门论述了中国的鄂温克族的基本状况和文化的多重性。

  回族 有《月刊しにか1992年7月号 特集:中国的伊斯兰教》一书。论文有片冈一忠的《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研究小史》(《大阪教育大学纪要 第Ⅱ部门》29-1 1980)一文,在注意欧美、中国等研究的情况下,对日本的中国伊斯兰研究进程进行总结;还有中田吉信的《中国的伊斯兰史研究状况》(东方学 76 1988),寺田隆信的《明代泉州回族考》(东洋史研究42卷4期1984),寺岛圭明的《近代回族的问题:以宁夏为中心》(亚洲各民族的社会与文化 1984)和《近代宁夏的回族社会》(中国近代史 1985)等论文。

  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所涉及的民族越来越多,填补了不少空白。其中,成果最突出的有朝鲜族和纳西族研究,此外,还有瑶族、侗族、哈尼族、佤族、傣族、布依族、乌孜别克族等研究,均有了专着或相关书籍。

  朝鲜族 日本学者对我国朝鲜族的研究,起步较晚。1989年出版的山本将文着的《中国的朝鲜族:摄影报告》(东方出版)一书,是普通影集,算是日本国内最早出版的有关朝鲜族的图书。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大变化。先是姜在彦出版了《满洲朝鲜人游击队:以20世纪30年代东满、南满为中心》(青木书店 1993)一书,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在东北地区进行的朝鲜人独立运动、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论述。接着高崎宗司出版了《中国朝鲜族:历史·生活·文化·民族教育》(明石书房 1996)一书,按地区比较全面介绍了我国朝鲜族的基本情况,并在书的最后一章中,对我国有关朝鲜族研究文献进行了较全面、详细的概述。1997年,鹤岛雪岭着的《中国朝鲜族研究》(关西大学出版部 1997)一书也问世。全书分6部,分别论述了中国朝鲜族概要及问题、17世纪初的江都会盟至19世纪40年代中期抗战结束期间移民中国的朝鲜人情况、战后至70年代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基本情况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日本有关中国朝鲜族研究文献。1999年,中国东北部朝鲜族民俗文化调查团编的《中国东北部朝鲜族民俗文化》(第一书房)一书也问世。以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十余名多学科的专业学者为团员,以日本创价大学文学部教授竹田旦为团长的“中国东北部朝鲜族民俗文化调查团”,在日本文部省的资助下,从1994年至1996年,对居住在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共同调查。调查涉及朝鲜族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其重点放在当今朝鲜族如何保持其民俗特色及如何因汉族习俗化而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变异这两个主要方面。此书就是这次调查之成果。此外,韩景旭发表有《朝鲜族的“节日”:以中国吉林省S村的事例为中心》(民族学研究59(2) 1994)、《中国“内地朝鲜族”的民族性:以年轻的第三代为例》(民族学研究60(3)1995)、《从中国朝鲜族看村庄生活:吉林省星火村的调查报告》(民博报告1996-21卷3号)等多篇论文。纳西族 佐野贤治编的《西南中国纳西族·彝族的民俗文化》(勉诚出版 1999)一书,是1994~1996年利用文部省科学研究基金进行的“汉族与周边诸民族民俗宗教比较研究:纳西族·彝族与日本民俗宗教的比较民俗学之考察”报告。执笔者包含中日两国的大和(日本)族、纳西族、彝族、蒙古族、汉族、朝鲜族、满族等共32人。书末附有《纳西族文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彝族文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诹访哲郎着的《中国西南纳西族农耕民性与畜牧民性》(学习院大学 1988)一书,主题有二,一是纳西族文化与历史的概论;二是提出了纳西族不是已往所说的由北方畜牧民南下成为农耕民的,而是由土着农耕民与南下畜牧民结合成的民族之设想,并用纳西族经典等所记载的神话与纳西语的特征来进行证明。诹访哲郎编有《英语—日语—纳西语象形文字小辞典》(1986),作者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纳西族及象形文字的研究。此书为第一本《英语—日语—纳西语象形文字小辞典》,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纳西族语言文字研究的成果。书中共编入纳西族象形文字约 1300多个,全书简洁清楚,以英语为主,使用方便。白庚胜着的《中国云南纳西族民俗之色彩研究》(日本诚勉出版社 1998)一书,全书分为十章:引论、彩色认知、命名与色彩、服饰与色彩、人生礼仪与色彩、文字与色彩、时间与色彩、空间与色彩、神怪形象与色彩、终论。作者指出,纳西族民俗中的色彩是纳西族文化精神的外化,它与声、形、姿、仪式、器等符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纳西族民俗的象征体系。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对色彩的研究加深对该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相关论文有:诹访哲郎的《云南的少数民族——照叶树林文化与纳西族》(地理 1985)、《云南省纳西族的象形文字·音标文字先后论争》(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调查报告 Vol.17 1983)、《东巴文字》(月刊しにかNo.6 1997)等;傅懋jī@⑤的《纳西族图画文字附图白蝙蝠取经记附图研究》(东京外国语大学A.A研 1981);村井信幸的《纳西族研究笔记:以J.F.Rock氏的研究成果为中心》(东南亚历史与文化 19 1990);王超鹰的《东巴文字:现存的又一个象形文字》(マ一ル社 1996);村井信幸的《永江土司统治领域内的社会制度》(东洋研究 118号 1996)等等。

  瑶族 相关着作有:竹村卓二的《瑶族历史与文化:对华南·东南亚山地民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弘文堂 1981),收有有关中国南部瑶族和畲族等生态适应与民族支群的分歧、民族共生论、泰国北部瑶族社会组织与礼仪体系、“姓”与命名法、过山瑶族的起源神话等诸论文;田畑久夫和金丸良子着的《中国少数民族志:云贵高原的瑶族》(ゆまに书房 1995),收有170幅彩照,并附有10万多字的解说,内容涉及瑶族的社会信条、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祭祀礼仪、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和艺术等多方面,通过具体事例系统论述瑶族的民族特征,书末附有“瑶族研究引用文献”、“瑶族研究基本文献”,含中日文文献。相关论文有:竹村卓二的《〈连阳八排风土记〉和〈连山绥猺厅志〉的史料价值:清代瑶族地方志介绍》(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第9、10合刊1980);他的《瑶族的〈家先单〉和它的运用》(民博报告别册14 1991)一文,根据作者在泰国收集的李进贵、邓某氏、邓福昌、黄某氏,广东省曲江县荒洞村盘添心,乳源县海岱乡邵某氏等的家先单,介绍了瑶族“家先单”主要内容、形式,“家先单”的运用及其礼仪的意义等情况,并与汉族中流行的家谱进行了比较;胡起望的《大瑶山盘瑶的社会组织》(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 第94册 1984)、《近代小瑶山地区土地关系的历史研究》(圣德学园岐阜教育大学纪要 第34集 1997)和《中国最西南角上的瑶族》(同前 第35集 1998)等;松本光太郎的《关于中国西南瑶族的社会适应性》(民族学研究 50-1 1985);白鸟芳郎的《瑶族〈过山榜〉选编》(东南亚 14 1985)等。

  侗族 国外研究人员对侗族的调查研究是进入80年代之后开始的。日本的田畑久夫和金丸良子是其代表,他们合着有《中国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苗族·侗族》(白帝社 1989)一书。此书是根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写成的有关苗族和侗族的民族志,是以相片为基础的民族志。书末附有有关苗族、侗族的基本研究书、报告书的文献目录。还有水上章着的《侗族:水上章写真集》(光村株式会社 1995),介绍民族风情,属普通影集;黄才贵的《侗族住居空间构成的调查报告》(民博报告1993-18卷2号)一文,从民族建筑学的角度,对侗族传统的干阑住居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其他民族 日本丽泽大学教授欠端实着有《圣树和稻魂:哈尼文化和日本文化》(1996)。作者从1991年开始到云南各地进行哈尼族调查,1996年出此书,此书被认为是日本学术界研究云南哈尼族文化的第一本专着。鸟越宪三郎和若木弘子着的《弥生文化之源流:云南省佤族的调查与新发现》(大修馆 1998)一书,通过对佤族的介绍与分析,论证如何与日本弥生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作者认为此书是继中国出版的《佤族社会历史调查》(1983)所着之书,书中对习俗进行了更详细的探讨,并且首次对建筑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笈美代子着有《西双版纳傣族:写真集》(佐伯株式会社 1982)一书;还有长谷川清的《云南省傣系民族的佛教与精灵祭祀》(实践宗教的人类学 1993)、宋建华的《关于傣族的宗教教育: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实地调查报告》(九州大学比较教育文化研究设施纪要 46 1995)等多篇论文。水上章着的《布依族:水上章写真集》(光村印刷株式会社 1996)一书,介绍民族风情,是普通影集;小松格着有《乌孜别克语辞典》(泰流社 1980)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