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译作、目录索引等5个部分,对近20年来在日本出版或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简述。
【关键词】 日本;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学
学者们认为,日本民族学的发展,从1883年起经过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和战后调整时期,1964年以后进入了大规模开展世界民族研究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国内结束“文化大革命”,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国际上签署中日《联合声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才开辟了中日和平友好的新阶段。进入80年代以来,中日交往广泛展开。特别是近20年来,日本学者陆续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访问、进行田野调查,写出了许多描写和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与文化的论着、纪行、论文等,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研究人员也在日本出版或发表了不少相关书籍或论文。为了便于我国研究人员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中日学者在日本出版或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民族研究的开展,本文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为依据,简述近20年来日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文献。全文分总论、有关各民族地区研究文献、有关各民族研究文献、译作、目录索引等五个部分,其中,着者多数为日本人,也有部分中国人;文种以日文为主,也有部分中文;文献类型主要以出版物为主,也提到了一部分论文。
一、总论
1980年以前,在日本论述中国少数民族的专着寥寥无几。主要的有松村一弥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现状》(每日新闻社1973)一书,作者在当时信息非常封闭的情况下,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经过精心编排,对中国54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进行了概述。如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全面概述的书,当时在日本这还是第一本,它被学者们喻为“民族志概论”。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日学者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在日本陆续出版了不少专着和一般书籍。其中有竹村卓二主编的《汉族和邻近各族——民族同一性的各种状况》(论文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别册第14号 专集1991以下简称“民博报告别册”),发表了长期从事中国民族研究的学者们的论文12篇,内容涉及台湾、香港村社以及高山、壮、白、瑶等民族历史和现状研究。此书是1987年至1989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以下简称“民博”)由竹村卓二主持的共同研究《汉族的地域性和同一性:以华南为中心的整理和分析》的三年来的研究成果报告,是当时日本民族学界对中国民族研究的集中反映,它对中国南方民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加加美光行着的《人们不知道的祷告:中国民族问题》(新评论1992),此书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对西藏、新疆地区进行了某些议论。此外,还有《述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梅棹忠夫对谈集》(筑摩书房1987);可儿弘明、国分良成、铃木正东和关根正美编着的《从民族看中国》(朝日新闻社1998)等。近两年,日本还出了毛里和子着的《从周边看中国:民族问题与国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和松本ますみ着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多贺出版1999)等书,虽然书中观点与我们有很大差异,但我们也可从中了解日本某些学者的论点。
语言 岩佐昌暲着的《中国少数民族与语言》(光生馆1983)一书,是在参考使用了我国大批民族语言论着资料基础上出版的、较详尽地介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着作,此书的特点是“着重从汉语与少数民族诸语言的接触与交流出发,介绍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汉语对少数民族诸语言的影响”。还有中岛干起编的《有关语言文化接触的研究 第6号:调查报告 中国周边部的语言接触与社会文化变化——汉族文化与非汉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 1993),朝克选录、津曲敏郎补正的《中国通古斯诸语对照基础词汇集》(小樽商科大学语言中心 1997),冈本雅享着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语言政策》(社会评论社 1999)等书。
文学 1983年4月,西胁隆夫创办了日文期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岛根大学史文研究室《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刊行委员会发行),并亲自担任主编。这是日本国第一家专门介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刊物。该刊第一集为《小说特集》;第二集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专号》(1985),这一集是我国胡振华教授帮助组稿,并为其撰写、翻译了不少文章及作品;第三集为《特集 东北·内蒙古》(1991)。回族文学就是最先由这份期刊介绍到日本的。还有君岛久子编的《亚洲民话》(讲谈社 1982)、君岛久子着的《中国的神话》(筑摩书房 1983)和《咬月亮的狗:中国的传说》(筑摩书房 1987),牧田英二着的《中国边境文学:少数民族作家与作品》(同学社 1989)等书。
艺术 后藤淑、广田律子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假面具》(木耳社 1991)一书,进行了日中假面具比较,内容以介绍和报告为中心,此书可以说是宣告了日本对我国少数民族假面具研究的开始。此外,日本京都美乃美陆续出版了我国民族出版社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与乐器》(1981)、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和我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共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染织刺绣篇(全7卷)》(1981)、我国中央民族学院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共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1982)等书。
游记 周达生撰写的《中国民族志:从云南到戈壁》(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1980)一书,是作者根据1979年“文革”结束后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时的丰富的见闻写成的。由于作者利用相机在书中生动地反映了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的实际生活状况,因而被日本民族学界喻为“活的民族志”。此书与上述松村一弥着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当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领域的入门书在日本受到很高的评价,而松村一弥和周达生也被喻为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先行者。市川捷护和市桥雄二着的《走访中国55个少数民族》(白水社 1998),依据作者的见闻,以普通游记形式对中国55个少数民族进行了概括的介绍。在日本有关文献中,能谈到中国全部少数民族的还不多见。还有铃木正崇着的《中国南部少数民族志:海南岛·云南·贵州》(三和书房 1985)和周建平着的《中国边境上的女人们:周建平写真集》(风书房 1991)等书。
期刊 日本的一些期刊还出了中国民族研究专集,如末成道男等编的《文化人类学8:特集 中国研究的视角》(1990),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编的《中国21第3卷 特集:中国的民族问题》(1998),《亚洲游学 第9号 特集:少数民族之谜的历史》(1999),《月刊しにか第11卷 第2期 特集:中国少数民族百科》(200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