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发展历史论析(下)|论文 发布日期:2017-11-19   作者:向柏松   点击数:2280  

  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发展历史论析(下)|论文

  内容提要:中国创世神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短小、单一的释源神话最终发展为完整的体系神话,其间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其一,单一释源阶段:从旧石器时期晚期至新石器时期早期与中期。简单采集与狩猎劳作决定了人们的思维还处于单一思维阶段,对世界的起源只可能做单一解释。其二,综合释源阶段:对应于以神农炎帝为代表的原始农业高度发展时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农业生产是一种综合性的劳动,它训练和培养了人们综合思维的能力。人们开始用综合的视角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其三,系统释源阶段:主要对应于民族、国家形成的奴隶社会初期。民族与国家的逐渐形成,生成了构建共同的信仰体系的需求,人们开始系统地解释世界。探讨中国创世神话的发展历史,目的是认识中国创世神话的多种形态,认识中国系统创世神话的成因。

  关键词:创世神话、发展阶段、单一释源、综合释源、系统释源

  (篇幅所限,本文前半部分请见《中国创世神话发展历史论析(上)》)

  二、综合释源时期

  父系氏族社会至奴隶社会初期,包括新石器时期晚期与金石并用时期,单一的释源神话发展为综合性释源神话。综合释源创世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公元前约5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中国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等。父系氏族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形成规模;家畜饲养进一步发展;制陶技术提高;发明铜器制造;发明丝织品;手工业的普遍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初步形成。父系氏族社会是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的产物,在农业与手工业中,男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中心偏向男子一方,父系社会成立。父系氏族社会进入了栽培农作物与饲养牲畜的纯农业经济形态。这即是典籍所载炎帝神农时期,即原始农业初步成为主体经济时期。神话所载炎帝神农即是原始农业的始作俑者。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晋·皇甫谥《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

  《宋书·符瑞志》:“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神农。”

  《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七《帝王部》引《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炎德王,故曰炎帝。以炎名官,始教耕,故号神农氏。神农本起烈山,故左氏称列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厉山氏。”

  《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炎帝神农氏,姜姓,母任巳,有蟜氏女,为少典妃,生帝以炎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以上典籍说明,炎帝即为神农氏,生于姜水。其母(任姒、任巳、女登)为少典妃,感龙生炎帝神农。当然,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将炎帝与神农当作不同的两个古帝王来看待的,如《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只将炎帝与南方相联系,当作祝融之帝,似与神农无涉。西汉《淮南子·时则训》仍承接这种说法:“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所司者万二千里。”东汉高诱注则说:“赤帝,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至此,炎帝与神农合二为一。炎帝与神农的分合关系,历来争论不休。本人认为两种称呼实为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不同时代的称谓,后人则将其并称,视为同一部落联盟首领的通称,于是有炎帝神农氏之说。炎帝神农氏是新石器时期经历了数十代繁衍的一个强大部落,其部落首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具体称号,如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烈山氏、历山氏等,但又有其统一的称号,即炎帝神农。炎帝神农故里有多种说法,如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河南柘城、湖北的随州、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这说明炎帝神农部落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迁徙历程,涉及到极为广大的区域,其迁徙所到之地也必然留下有关炎帝神农发祥地、生平及其活动区域的传说与信仰观念、历史遗迹。炎帝神农氏显著的成就是发明了农业,然则从炎帝到神农,实则包含了我国原始农业从山地刀耕火种到低平地区耜耕与犁耕的过程。炎帝时期的农业是山地刀耕火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至,故祀以为稷。”烈山,即为放火烧山农田,柱是一种有尖头的木棒,用以在烧过的山田挖坑点种农作物——稷。烈山氏、柱、稷等名称都是与山地刀耕火种农业生产相关的称呼,足见其氏族部落的农业经济属性。烈山氏又称炎帝,炎为两火构成,也与刀耕火种有关。刀耕火种曾是炎帝部落十分盛行农业生产方式,以至于影响到部落首领人物的称谓。到神农氏时期,就进入了低平地耜耕农业阶段。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做陶冶斧金,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白虎通义》也说:“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可见,神农之时,已经采用耒耕,粮食作物已发展到五谷,产量大幅增加,品种更为丰富。神农之时,已有水利灌溉。《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荆州记》:“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动。”其农耕已关涉水利,做到旱涝有收。农业生产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要种植农作物,必须逐步选择无毒合适的植物并将其驯化是使之宜耕种。所以《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芝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尝百草之说,反映了寻找作物品种的艰辛。晋·干宝《搜神记》明确说明尝百草目的在于寻找农作物:“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尝百草是为了寻找无毒无臭味的农作物,以至于顺带也发明了某些草药,所以神农又成为医药的发明者。农业生产,离不开农具,于是又有耜耒与牛耕的发明。《史记·三皇本纪》说神农“人身牛首”,正是表现了对牛耕发明者的崇拜。此外,农业生还要掌握农时、气候、气象等。这些均非一时一地一人所能完成,需要数十代人不断积累不断发展,才能形成完整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炎帝神农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中国的原始农业使其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炎帝神农也因为成为原始农业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农业生产需要考虑到多种多样的因素,诸如种子、田地、农具、生产环节、气候、季节、水利等,是一种综合性的生产活动。正是这种综合性的生产活动,培养了人们综合性思维能力。人们开始从综合的视角角度、多途径的想象组来解释世界的起源,把几种事物或更多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解释,即对事物起源进行多合。

  由于具备了综合思维的能力,炎帝神农氏时期的人们开始从综合性的层面,来探寻世界起源问题,即往往将天地的起源与万物的起源相结合,或是将天地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相结合,或是将人类的起源于文化的发明相结合,总之,进入炎帝神农氏时期,人们已不可能单一地解释某种事物的起源了。

  综合性释源神话,经常将天地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结合在一起解释。水族神话《牙巫造人》:牙巫造天,用手扒开天地,天倾斜摇晃,牙巫锻铜柱、炼铁柱,撑住天,天就稳固了。造完天地,又去造人。这是天地起源神话与人类起源神的结合。牙巫用剪纸的方法来造人,剪好的人像被压在木箱里。本来要十天才能复活,牙巫性急,到第七天,就开启盖子,结果造出的人矮小、瘦弱、空胸脯的小人儿,今后不能劳动,必饿死。牙巫放出老虎吃掉这些人。这次造人,是采用婚配的方法。牙巫与风神成婚,剩下十二枚仙蛋。结果孵出雷神、龙神、虎神、蛇、猴、牛、马、猪、狗、凤凰及人(原文脱落一物,只有十一物)。凤凰后来变成美女,与人结婚,繁衍人类。此则神话,既讲述天地起源,也讲述人类起源,并且将大神造天地、造人神话与婚配生人神话、人兽婚神话等多种原生态神话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创世神话,充分显示了综合性释源神话的特点。另外,故事中用剪纸造人类的方法,显然为后世的说法;另有异文说牙巫掐树叶为人形造人,这恐怕是更为原始的情节,后来才为剪纸情节所代替。

  创世神话中的尸体化生神话,是典型综合思维的产物。这类神话将天地万物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解释,讲述人物躯体或动物躯体化生天地万物及人类的故事。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人们将自己的身体看作为一个类似天地万物的小宇宙,并以己推物,以自身这个小宇宙去对应客观外界大宇宙,并以自身躯体的各部分去对应世界万物的各部分,得出一种综合性的认识。

  布朗族神话《顾米亚》说:没有天地之前,到处是一团团黑沉沉的漂浮的云雾。大神们要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神顾米亚发现了一只巨大的犀牛,剥下它的皮造天,挖下他的眼睛作星星。江西牛肉作大地,犀牛骨作石头,犀牛血变成水,犀牛毛变成各种花草树木,把犀牛的脑浆变成人,把犀牛的骨髓变成各种鸟兽虫鱼。由于天空悬着,顾米亚又用犀牛的四条腿撑住天,天就稳固了;由于有九个太阳姊妹、十个太阳兄弟,地上的人们酷热难当,顾米亚又射掉了多余的太阳和月亮,从此大地又充满生机与快乐。这则神话包括了造人神话,化生神话,射日神话,化生神话为主体,均通过创世者顾米亚连接为一个整体。

  神人创造神话,由于神人既造天地又造万物与人类,所以就形成了以神人为贯穿线的综合性释源神话。

  将多种单一释源神话串联起来,也是综合性释源神话常见的形式。佤族神话《达惹嘎木造人的故事》:很古之时,人与草木鸟兽互通语言,和平相处。一天,人的首领达惹嘎木去赶街,路上遇见青蛙大王。青蛙大王请他带芭蕉。达惹嘎木在卖牛肉的地方分得一份芭蕉,自己舍不得吃,给了青蛙大王。青蛙大王告诉了达惹嘎木一个天大秘密,洪水要淹没天下了,要达惹嘎木准备木船好逃生。没过几天,洪水就爆发了,达惹嘎木来不及造船,就拉着唯一的家当一头小母牛上了自家的猪槽。他们随着洪水飘,也不知漂流了多久,洪水终于退下去了,天底下就剩下达惹嘎木与这头小母牛。巨人要求达惹嘎木繁衍人类,但是达惹嘎木找不到女子可以结婚。巨人哈哈笑着说,你和母牛结婚就可以繁衍人类啊。巨人说吧一溜烟就不见了。达惹嘎木心想,这巨人莫非是天神吧!于是就照着他的话做了,与小母牛结为夫妻。不知过了多少年,小母牛怀孕了,最终生下一颗拳头大的葫芦籽。达惹嘎木去问天神,天神叫他将葫芦籽种下。葫芦籽长出两根肥壮的葫芦藤,一根伸向北方,一根伸向南方。达惹嘎木顺着向北的藤蔓寻找,没有发现葫芦;他又顺着藤蔓向南方寻找,走到一个叫司岗里的地方,发现一个小山一样大的葫芦,里面有说话的声音。天神告诉他,用长刀将葫芦砍开,把里面的人和动物放出来。当他举起长刀向下砍时,听到有人喊,别砍,我在这里。他有举起刀另选地方砍,结果,每寻一个地方,都有人喊。天神见他犹豫不决,就说,刀砍下去,总要上一些人和动物的。达惹嘎木用力砍下去,将葫芦劈成两半,从葫芦里出来很多人和动物。第一个出来的被取名岩佤,就是佤族;第二个出来的被称作尼文,也就是白族;第三个出来的取名叫三木傣,就是傣族;第四个出来的人取名叫赛克,即是汉族;第五个出来的取名为奥面,即是拉祜族。以后出来的就是其他民族了。动物也顺着出来,第一个是老虎,第二个是猫,第三个是老熊……。达惹嘎木这一刀,也砍伤了人和动物,首先受伤的是人,人向前一倾,屁股上的尾巴被砍掉了。大象本来有一对美丽的角被砍掉了,再也长不起来。螃蟹的头被砍掉了,所以只有身子没有头。显见,这则神话由洪水神话、人兽婚神话、葫芦生人及万物神话串联而成。

  云南彝族摩梭人神话说:在于木山石洞里,神鹰下一蛋,神猴吞下后,从肚脐眼里迸出,飞到崖壁上撞碎,蛋核变成一位姑娘,便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名叫“儿姑咪”,是地上唯一的人种。后来,她与虎、猫头鹰、鱼、蛇、树等相配,生育了许多孩子,这便是大地上的人类。

  衍生形态创世神话的多种类型表明中国创世神话经历了多种发展方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生长力;衍生形态创世神话遍见于典籍与口头传承,表明中国创世神话经历了漫长发展历程。

  三、系统释源时期

  在综合释源的基础上,中国创世神话逐渐进入系统释源时期。系统释源,即对整个世界及人类社会的起源做系统完整的解释。系统释源时期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末期至整个奴隶社会时期,也是中国华夏族及其他民族与国家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基本形成,但是系统化的过程却永未结束,它一直伴随着民族发展的历史而长久延续,有的甚至延续至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将系统形态的创世神话或史诗当作民族的历史、根古、百科全书,也说明创世神话体系化的形成与民族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相伴相随,这是因为系统形态的创世神话对于民族、国家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恩格斯指出:“住得日益稠密的居民对内和对外都不得不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亲属部落的联盟到处都成为必要的了;不久各亲属部落的融合从而分开的各个部落领土融合为一个民族〔Volk〕的整个领土,也成为必要的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是部落联盟中的各个部落的人群与领土进一步紧密融合的结果,而要促成这种融合,必须要形成共同的信仰认同体系,这个信仰认同体系包括对世界起源、人类及族群起源、文化发明等问题的系统性的完整解释,这就导致了系统创世神话的形成。

  可以说,民族的形成是建立在共同的民族信仰认同基础上的,民族共同信仰的主体部分当然是始祖的起源,当然也连带包括关于世界起源与文化发明的内容。在系统释源时期,产生了不少民族始祖起源神话,这些神话与先前产生的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相粘合,形成了完整的创神话系统,可以说,民族始祖起源神话是系统创世神话的灵魂,也是系统创世神话的粘合剂。这一时期既产生了黄帝、炎帝起源神话,也产生了夏商周各族起源神话。

  原始社会末期是氏族部落联盟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并逐渐形成民族与国家的时期,中国的神话反映了两场重要的兼并战争,先是炎帝神农部落联盟与黄帝部落联盟的战争,炎帝败北后,又有黄帝与蚩尤部落联盟之间得战争,蚩尤部落联盟败北后,迁徙南方,成为南方众多民族的祖先;炎帝神农氏则融入黄帝氏族部落,因此,炎帝与黄帝成为华夏族的前身,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尊崇的祖先。因此必然产生有关炎帝、黄帝来历的释源神话,即帝王诞生神话。炎帝神农的诞生神话上文已有说明,为其母感龙而生,不赘述。黄帝诞生神话见《帝王世纪》:“(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日角龙颜,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诞生地为姬水,为其母附宝感电光所生。蚩尤虽然也属大的部落联盟,但由于战败后逃往南方,分化为众多民族,所以其诞生神话不见典籍所载,或者说由于其分化,无直系后裔,无人为其编造诞生神话。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也是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分别形成了夏商周三个相对统一的王朝,因此分别产生了夏、商、周族祖先诞生神话。

  夏朝由禹王的儿子启建立,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夏族的祖先可以追溯至颛顼,典籍多有关于鲧禹为颛顼之后的记载:《墨子·尚贤中》云:“伯鲧,帝之元子也。”《世本·帝系》云:“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高密,是为禹也。”《大戴礼记·帝系》云:“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礼记·祭法》云:“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史记·夏本纪》云:“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这些记载虽有出入之处,但却一致说明夏族的祖先为颛顼。因此,颛顼神话即为夏族始祖起源神话。颛顼母亲为女枢。清·马骕《绎史》卷七注引《诗纬含神雾》:“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生颛顼。”蜺,虹的一种。夏人祖先颛顼是其母女枢感虹所生。

  商朝为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此开始。商纣王统治时,周武王兴兵伐纣,商亡。商族祖先神话最早见于《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更为详细的记载见于《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商族的祖先是契,为其母简狄吞食鸟卵感孕而生。

  西周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西周实施井田制与分封制,加强了统治,扩展了疆域。周厉王时,“国人暴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召二公执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灭亡。周族的祖先诞生神话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原。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的意思是说:当初先民生下来,都是因为姜嫄。先民是怎样剩下来的呢?祭祀天神来祈祷,求得生育避免无子。踩上天帝拇趾印,神灵佑护一切吉利。十月怀胎胎儿动,,生下孩子勤养育,那个孩子就是是周后稷。《史记·周本纪》所记更为详细,但略有差异:“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周族祖先弃为其母姜原履“践大人迹”感神所生。弃出生后被三弃三收,终成正果。大人迹,当为熊之脚迹,因为周族属于黄帝后裔,黄帝称有熊氏,以熊为图腾,周人也应是以熊为图腾。这是一则典型的图腾感生神话,所感之物为熊,说明其图腾为熊。

  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形成了编造始祖起源神话的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编造始祖起源神话的传统被改造为编造开国皇帝神圣诞生神话的新传统,代代传承,直至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仍有延续。始祖起源神话、开国皇帝诞生神话都起到了维护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作用。

  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祖先诞生神话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况,但是最常见的是洪水遗民神话,洪水过后,剩下兄妹二人,二人成亲繁衍出民族的祖先。彝族创世神话《梅葛》说:洪水过后,世上没有了人烟,天神让兄妹二人成亲,可妹妹怎么也不答应。后来“属狗那一天,哥哥河头洗身子,属猪那一天,妹妹河尾捧水吃,吃水来怀孕。”一月吃一次,吃了九个月才怀孕,却生下个怪葫芦,妹妹心中害怕,就将葫芦丢进河里。后来,天神请兔子、老鹰和虾子捞出葫芦,天神打开葫芦,从中走出汉、傣、彝、傈僳、苗、藏、白、回等九个民族。神话所说哥哥在上河洗身子,妹妹在下河捧水吃,实际上是对兄妹成婚交合的事实的象征性描写。彝族另一部成体系的创世神话《査姆》讲述了成熟的人种横眼睛祖先在洪水之后的诞生:洪水滔洪水泛滥之后,只有躲在葫芦里的阿卜独姆兄妹得以逃生。群神让兄妹二人成婚繁衍人类,兄妹二人不肯,神王的次子涅侬撒萨歇以神启来示,兄妹二人通过滚魔盘、滚筛子簸箕、河水里引线穿针等仪式加以验证,方始成婚。婚后生了三十六个小娃娃:“十八棵青杠树,十八朵马樱花,两眼横着生,都是小哑巴。”这就是第三代人,横眼睛人。青杠树指男孩,马缨花指女孩。横眼睛人生下来不会说活,兄妹二人在神王的指点下,烧竹子爆裂来治疗哑巴,爆竹的火星溅到哑巴身上,他们都被烫得叫了起来:叫“啊孑孑”(彝语)的后来成了彝家;叫“阿喳喳”(哈尼语)的后来成了哈尼;叫“阿呀呀”(汉语)的后来成了汉家。“从此各人成一族,三十六族分天下;三十六族常来往,和睦相处是一家”。成熟的成体系的创世神话一般都包括洪水遗民神话,因为洪水遗民神话的核心情节氏民族始祖的诞生。

  始祖起源神话是系统创世神话的核心内容,这类神话在实际传承过程中,往往要与世界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等内容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世神话体系,成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信仰体系或民族的百科全书,即成体系的创世神话。在祭祖、节日庆典及各种礼仪活动中,讲述或展演体系创世神话,成为维系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如苗族将苗族古歌当作民族的根古,即苗族的历史,多在祭祖、节日等活动中吟唱。《黑暗传》是流传在在以神农架为中心的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区的创世史诗,史诗主要由“先天”“后天”“泡天”和“治世”四个部分组成:“先天”以黑暗、混沌、玄黄三位始祖的更替为主线,讲述世界逐渐形成的情景;“后天”以盘古故事为主线,讲述天地形成、日月升空、光明现世的过程;“泡天”以洪水故事为主,讲述了人类再次起源的经历;《治世》则以三皇五帝故事为主,讲述早期文明的创造历程。《黑暗传》是以三皇五帝历史为核心的成系统的创世神话,主要用于祭祖。老人去世后,灵柩停在家中,亲友乡邻要为亡人守灵。孝家要请歌师“打丧鼓”、“唱夜歌子”、“打夜锣鼓”。歌师时而坐着吟唱,时而绕灵柩转唱,或者边唱边跳,常常通宵达旦,有时甚至会唱上几夜,往往一两个歌师不能够胜任,要邀请几个演唱班子参加,彼此采用盘问对答的方式演唱。《黑暗传》被称为孝歌、丧鼓歌,实则是通过演唱创世历史来祭奠亡人的祭祀歌。彝族系统型创世神话《梅葛》,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口耳相传得以传承。每逢农历二月初八、六月二十四等民族节日或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等活动,彝族民众都要在三弦、葫芦笙的伴奏下,唱诵梅葛,跳彝族歌舞,通宵达旦。传唱《梅葛》起到了维系民族认同、弘扬古老社会传统的作用。

  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讲述壮民族创世始祖布洛陀故事,在壮语中,“布”是对有崇高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指很会创造、很多创造的意思,合起来指受人尊崇、知识丰富、善于创造的老人。《布洛陀》一般在布洛陀诞辰日诵唱。田阳、田林、田东、平果、凌云、靖西、德保、巴马等地壮族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布洛陀生日,当地民众从这一天开始到农历三月初九,都会自发前往广西田阳县敢壮山举行祭祀活动,祭祀仪式由麽公主持,祭祀中要诵唱《布洛陀》。祭祀完毕,众人沿着小路上山,一路燃香至祖公庙前,许愿还愿。然后三三两两散布到山坡草地,对唱山歌,常常通宵达旦。此种活动场域,被称为歌圩。据史料记载,田阳敢壮山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文山州境内壮族民众年年都举行祭祀布洛陀仪式。各村寨祭祀的时间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主旨:即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人丁兴旺、村寨平安。马关、西畴、富宁等壮族民间有传承《布洛陀经书》的习俗,即口授心记、口耳相传。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新寨,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天,都要祭祀“布洛陀”,诵《布洛陀经书》。该寨东南面有座山名被称为“布洛陀”,山上有四棵古栗树,其中一棵栗树被称为“美洛陀”,即“布洛陀神树”,当地村民每年都要到山上举行祭祀神树的活动。

  正是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创世神话逐渐发展为体系神话,这一发展过程基本上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时期完成的;但是由于创世史诗构建的祖先系统,提供了民族、乃至国家的认同依据,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已经基本定型的创世神话体系始终没有停止传承与发展。

  (本文前半部分请见《中国创世神话发展历史论析(上)》)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神话活态传承形式与民族文化记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5BZW185。

  本文将刊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注释请参见原刊。

    作者简介:向柏松,男,土家族,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值班编辑:和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