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类型研究 发布日期:2017-09-01   作者:张开焱   点击数:1369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摘要】楚帛书、夏、商、盘古等中国古代多种创世神话主体都具有创世神与祖宗神统一的类型特征,创世神即是特定族群祖宗神,故可命为世界祖宗型神话。该型神话中世界大体经历从原始混沌状态到光明状态的发展过程。某些神话中,此过程可能被表述为以特定族群祖宗神生殖不同神性子裔的方式暗含创世顺序及不同阶段。创世过程遇到的阻碍或灾难以及被克服,则体现为神族内代际之间的冲突和解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这一冲突被遮蔽,创世祖神被塑造成宗法伦理楷模。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主体是具有神人或曰人神的特征,这一主体特征与中国古代巫文化独特发展道路相关。世界祖宗型神话渗透强烈血缘意识和祖宗崇拜心理,其根源乃在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聚落方式、家庭和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经济生产方式、家天下为基础的政治体制等历史土壤。



【关键词】中国古代  创世神话类型  世界祖宗型  楚帛书      盘古  神人

 

本文是笔者主持的一个教育部项目成果的总结性论纲,其目标是对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叙事类型进行研究和确认。由于中国古代有哪些创世神话学术界仍有歧见,故本文将在对中国古代几个创世神话的概要性清理过程中确认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叙事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特征及历史文化基础进行简要讨论。因篇幅限制,且本文所清理的几个创世神话本人已先后发表系列论文30余篇进行过深入研究,并于2016年编入专著《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重构》之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故本文只在此基础上进行概要性归纳,希望对相关问题研究有更深入了解的读者,可参看注释提供的笔者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著。

关于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类型的研究,以中国古代有丰富创世神话的认知为前提。众所周知,百多年来,不少中外学者指认盘古神话源自古印度,断言“中国没有创世神话”。 然近三十年间,中国古代多种创世神话被发掘和发现,故中国古代有无创世神话已不是有学术价值的问题。

关于创世神话类型的研究西方神话学界成果众多,最有影响力的是《新大英百科全书》“创世神话类型与学说”词条五种类型(由至高的创世主所主宰的创世、通过生成的创世、世界父母的创世、宇宙蛋的创世、陆地潜水者的创世)的划分。 近二十年中国学者亦对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类型进行研究,如叶舒宪参照《新大英百科全书》分为六种类型,向柏松分为五种原生态和四种次生态类型,王宪昭分为9种创世主体和8种创世过程类型,等等。上述成果对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细微构成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学术价值显而易见。

但我的问题由此而生:中国古代创世神话是否有既涵容又超越上述众多细分类型的统一特征?本文意在对此进行探讨。本文研究的中国古代创世神话,至少应载诸汉魏以前典籍,近世记录的基本不作主证使用。 

有关神话“类型”,汤普森从故事构成角度界定:“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故事。” 这一界定未考虑神话主体,我用“何人(主体)如何创世(过程)”一问概括创世神话主体和故事两要素。故创世神话类型可从主体或过程两角度分类,本文从创世主体角度分类,兼顾与创世过程的统一问题。

我发现,中国古代不同创世神话有一共同特征,即它们都在讲述某个族群(氏族、部落、部落族团或民族)的神祖创造了世界。我仿《新大英百科全书》“世界父母型”(creation by world parents,亦译作“天地父母型”)神话的命称,从创世主体角度命之为“世界祖宗型”(creation by world ancestors)或曰“祖宗创世型”神话,此类型根本特征是创世神与祖宗神合一。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可能分具上述学者细分各类型特征,但其既涵容又超越它们的共同类型特征尤须注意,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学术意义。

本文通过中国古代几个主要创世神话梳理论证其世界祖宗型特征。文前特就研究方法略作说明。今见文献中,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如楚帛书神话、盘古神话、帝俊神话部分关目以本原形态载之文献,但如鲧禹神话、舜神话、混沌以及黄帝神话等以历史化或寓言化形态存在,此乃中国古代神话在后世存在形态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故如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那样,运用原型理论对其进行复原性重构是合适选择。同时,创世神话在漫长古代社会的流变特需注意,它深刻体现了民族文化心理中最重要的意愿和诉求,故对其流传过程进行清理,更具历史感和文化价值,已有成果似乎对此注意不够。

 

 

一、楚帛书创世神话:世界祖宗型框架中的组合型神话

 

 

20世纪40年代楚帛书出土以来,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直到院文清1994年发表论文《楚帛书与中国创世纪神话》,专从创世神话角度研究楚帛书甲篇的成果才出现。据笔者收集,截止2012年底一共有这一角度的论文十八篇,专著一部。上述成果确认楚帛书甲篇的内容是以伏羲女娲为创世元神的创世神话。

楚帛书甲篇原文如下:



曰故(古)大熊雹戏(伏羲),出自囗(震),尻(居)于睢囗。厥囗俣俣,囗囗囗女,梦梦墨墨,亡章弼弼。囗每(海)水囗,风雨是于。乃取(娶)囗囗囗子之子,曰女(娲),是生子四。囗囗是襄(壤),天是各(格),参化囗囗(法步),为禹为万(契),以司囗(堵)襄。 咎(晷)天步达,乃上下朕(腾)传(转)。山陵不疏,乃命山川四晦(海),熏(炅)气百(仓)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益、厉。未又(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隹(惟)四寺(时)。长曰青囗干,二曰朱四单,三曰翏黄难,四曰囗墨干。

千有百岁,日月允(夋)生,九州不坪(平),山陵备(逼),四神乃作,至于覆,天旁动,扦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大(天),囗思教(保),奠四极。曰非九天则大(逼),则毋敢蔑天灵。帝允(夋)乃为日月之行。

共攻(工)夸步,十日四寺(时),□□神则,闰四□,母(毋)思(使)百神风雨、晨(辰)祎乱乍(作)。乃逆日月,以(传)相土,思(使)又(有)宵又(有)朝,又(有)昼又(有)夕。

 

今译大意如下:

洪荒远古,(楚人祖神)神熊伏羲从雷泽出生之时,世界只有一片混沌原始海水,懵懵昧昧,无明无别,风雨淤积不畅。伏羲娶某某氏之子女娲生了四个神子(云气、时空、草木之神)。四神(在原始海水中)创造了最早的土地,开始区别天地上下,按照阴阳参合的原则化育万物。他们命令禹和契湮填洪水,继续创造和掌管大地。四神又测量天地,上下腾转(继续创造世界)。世界初创之时山陵尚不通泰(谓河流山川阻隔,淤滞不畅),四神于是令山川四海接通,阴阳二气调和,使山陵通泰,泷、汩、益、厉诸水(代指天下河流)得以畅流。当时还没有日月(因此无法制定精准的历法),由四神轮替推步确定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囗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翏黄难,老四叫囗墨干。

千百年后,俊生日月(世界有了光明)。但(大约是因为天不兼覆、日月乱行之故)世界出现灾难,九州大地坼裂,山陵翻侧。于是四神开始补救,他们(使天空完满地覆盖大地)使天盖顺向旋转,还以五木精华加固天盖,以捍蔽大地(天地得以安宁)。灾难平息,炎帝命祝融让四神到人间大地,奠定天之三维与地之四极,并告诫民众说:“违逆九天诸神就会出现大灾难,所以绝不可侮篾天神!”此后,帝俊才制定和安排日月正常运行的规则。

后来共工氏(根据日月运行规则)推定十干、四季和闰月,制定神圣的历法,天地、神灵、自然皆按秩序运行,不相错乱。共工此后将制定历法的原则传给相土,相土又将一天分为霄、朝、昼、夕四个时段,使时间更为精准。

   

楚帛书创世神话的发掘证伪了中国古代无创世神话的说法,意义重大。

这个创世神话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故(古)大熊雹戏(伏羲)”到“四曰囗墨干”,叙述世界的初创。原始父神伏羲通过娶女娲生“四子”的方式,在混沌中开始世界的创造。第二部分从“千有百岁”到最后的“又昼又夕”,叙述世界的灾难与再造。显然,这与很多民族创世神话一样,都由世界初创与再造两个阶段构成。

这个创世神话属何类型?院文清和董楚平先生均认为是生殖型神话,陈斯鹏博士则认为“是典型的‘世界父母型’创世神话。”,笔者也曾认同陈斯鹏看法,但深入研究之后,觉得上述判断均欠准确。

生殖型或世界父母型神话有一个共同要素:创世诸神之间都有血缘关系。但楚帛书中除四神外,其它众神如禹、契、共工、俊、相土、炎帝和祝融等均与伏羲女娲并无生殖关系,这是上述两种判断的共同问题。另据《新大英百科全书》描述,“世界父母型”神话中,后辈儿孙往往通过与前辈父母发生冲突并打败前辈的方式推动和完成世界的创造。楚帛书神话与此亦不相符,后者完全无此冲突;尤为重要者,前者创世父母神和人间某族群祖神并无关系(神人二分),而后者伏羲不仅是创世元神,还是楚人祖神(神人合一,“熊”是楚王名号),另外,四子(木神,与“楚”字本义相关)、祝融均为楚人神性先祖,族属特征明显。显然,这是先秦楚人的创世神话,叙述的是楚人神祖率领各族神祖创世的故事。因此,这是一个世界祖宗型神话。

但除“四子”外,楚帛书神话其它诸神与伏羲并无血缘关系,故其尚非完全的世界祖宗型神话,只是这一框架中的组合型神话。这显示其继生性,即以前人创世神话为基础组合而成,昭示此前必有其它创世神话存在。禹、契、共工、俊、炎帝、相土等,是夏商周不同族群创世祖神,楚人将其组合进帛书创世神话,未及使之血缘化、世系化。由此推断,此神话大体产生于战国早中期楚之苗蛮族团。

其实董楚平先生已对帛书创世神话祖宗崇拜意识有明确论析,他说帛书甲篇——

参与创世的有伏羲与女娲以及他们所生的四子(四神),还有禹、契、俊、炎帝、祝融、共工。他们全部是人间祖先神。

自然神地位不高,祖先神压倒一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突出特点,是中国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重要界碑。

这个判断十分正确和重要,但这些神并非全是楚人祖神,而是不同族群的祖神,故董先生用“生殖型神话”概括它却不准确。

伏羲与其它各族诸神的世系化统合,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完成了。秦汉以降,伏羲神话分别在官、民两间流传,它们殊途同归:战国早中期流传于楚国的创世神伏羲,最后成为中国多民族创世神祖或千古一系的人文始祖,逻辑上完成了他与各族祖神的血缘化统合。大略梳理此过程,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在流传过程中受民族集体心理的强大引力而不断强化祖宗创世的特征殊有意义。

近代考古在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广大地区发现的汉代画像砖石墙壁上,大量伏羲女娲人首两立、蛇(龙)身交缠、手执规矩(象征天地)的形象,明显延续着他们在楚国帛书中那个天地父母创世神的形象,说明帛书创世神话在汉代传播广远。同时,他们在画像砖或石壁画像中一律变成人首蛇身形象,意味深长。龙蛇本古诸夏族团图腾,至汉已成中华诸族共同图腾,乃是文化整合过程中各族象征性认祖归宗的结果。伏羲女娲变身龙蛇形象,意味着他们已不只是楚族、还是中华诸族创世祖神。

伏羲女娲成为统一大王朝诸族神祖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域化,成为不同族群神祖。东汉谶纬书《河图稽命徵》谓“华胥于雷泽履大人之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后人多沿此说,甘肃天水因此被称为“羲皇故里”。还有许多地域方志和传说都有伏羲女娲生于当地某族的记载,许多地方有伏羲庙或女娲庙,许多山水地理都和他们的遗迹有关。直到当代,仍有张振黎这样的学者断定伏羲女娲神话源于河南。这正是伏羲女娲成为中华各族神性祖宗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地域化、族属化附会现象。在古代苗蛮族团后裔、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大多不再是创世神祖,而作为洪水遗民型再生人类之祖的形象出现。这种人祖身份,不仅见诸众多故事传说,也见诸葫芦崇拜的习俗。闻一多《伏羲考》对伏羲女娲与葫芦的同一关系做了深入研究,有关成果业内熟知,故不赘引。

在官方文化中,伏羲女娲(尤其是伏羲)则由楚国地域族群祖神被历史化为中华诸族远古真实存在的神性始祖。总体上看,这一过程始于战国后期,经两汉谶纬学,尤其是西汉末年刘歆父子“新五德始终说”,中经魏晋六朝,到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最后完成。关于这一过程,笔者曾撰文详细梳理,限于篇幅,此不详论。

汉代显然是伏羲在官方文化中被塑造成为中华诸族神性始祖的重要时期。《易纬.乾凿度》云:

黃帝曰:太古百皇,辟基文籀。遽理微萌,始有熊氏。知生化柢,晤茲天心。意念虞思慷寂,虑万源无成。既然物出,始俾太易者也。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行。

这段文字显然是以历史化形式叙述世界初创者和创造过程的。“有熊氏”(注家皆谓伏羲)是创世元皇,这与楚帛书“大熊伏羲”创世一致,可认为是楚帛书创世神话的变异形式。叶舒宪研究这段文字时强调,《易纬·乾凿度》与楚帛书创世神话都讲述世界起源于神熊伏羲的创造:“有熊氏被派到了第一的神圣位置”。 显见汉代官方文化人已将伏羲认定为中华诸族创世神祖。

漫长历史进程中伏羲与太一、太昊、黄帝三大神系统合至关重要,闻一多《东皇太一考》、顾颉刚与杨向奎《三皇考》、何新《诸神的起源》第二章《一身三神的黄帝》对此有深入研究,兹不赘复。正是此统合的完成或接近完成,伏羲将三个神帝的庞大神系统合于一身,与其神性子裔在逻辑上都具有血缘关系,从而成为百族共宗创世神祖或人文始祖,满足了中华各族文化上认祖归宗的无意识诉求。

从楚帛书创世神话角度看,由于伏羲在后世完成了与其它诸神的血缘化、世系化统合,当初只是一个世界祖宗型框架中的组合型神话,变成了纯粹的世界祖宗型神话。

 

 

二、夏商创世神话的世界祖宗型特征



自《尚书.夏书》、《史记.夏本纪》等将鲧禹启定位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后,二千多年来少有人怀疑。但20世纪初日本学者白吉鸟库认为鲧禹洪水故事原初不是真实历史,而是神话, 其后,以顾颉刚为首的疑古派学者也持此说,引发中国上古史研究大地震,余波至今未息。那以后尽管视鲧禹为历史人物者仍众,但视其为神话人物者已多。

日本学者大林太良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神话学入门》,从比较神话学角度发现阿尔泰地区古代广泛流传一种潜水捞泥造陆神话(又称大地潜水者(Earth-diver)神话)类型,其核心内容是:最初世界只有水。人按神的命令从海底捞泥,神将可生长的泥土铺在水面,创造最早的大地。人私藏部分泥土嘴中,待膨胀到令人窒息的程度才向神求救并坦白所做恶事,他吐出的土块成为沼泽地。大林太良由此指出,“鮌从上帝那里盗走了叫做息壤的永远成长不止的土,并用它平息了洪水。此事惹怒了上帝,命令火神祝融,在羽山将鮌杀死,把余下的息壤要了回来。” 故鮌神话原应是捞泥造陆神话。其后,中国学者叶舒宪、李道和、胡万川、吕微等均在自己的研究中认同此说。

如仅据《山海经.海内经》中鲧窃天帝息壤被祝融诛杀于羽山的资料,该神话也许确可作大林太良等人认定。但这应是夏人创世神话后世变形碎片,并非原貌。且夏人创世神话绝不仅只陆地创生一环,天地万物、人类由来、宇宙初创、灾难与再造等信息,其实都潜存今见夏人传说资料中,不过表层变形而已。运用神话学方法对其还原性重构,将发现其丰富内容远非潜水捞泥造陆类型可概括。

百多年来,鲧禹神话研究成果丰富,笔者确认下述成果对本文有特殊价值:

首先是大林太良及叶舒宪等中国学者对鲧禹神话属创世神话性质的认定;其次是杨宽等先生关于鲧即共工即水神玄冥、禹乃句龙、社神的认定。他并据《博物记》载俗谓羽渊东北独居山“为惩父山”的资料,推断远古必有禹惩其父的神话情节,更是独具只眼的发现;

又次是孙作云、郭沫若、王孝廉等先生据《世本》认定涂山氏与女娲本一人的观点,尤其是孙作云先生,遍搜典籍资料,论证涂山氏与女娲的同一性,十分有说服力;

再次是萧兵先生据屈原《天问》启“何勤子屠母,死分竟地?”一问,断定原初必有启屠戮其母、并分尸四境的情节, 非常正确。游国恩主编《天问纂义》曾遍录千多年来34位著名学者关于此问所有注解,感叹“此条旧解无一能尽通者。”,萧兵先生的读解冲破成见,回归本义,很有价值。惜其视此为启求雨暴巫仪式事件,且对“晴子”训释不确,未能窥破其原自夏人创世神话本相,稍有遗憾;

最后,关于《淮南子·览冥训》女娲平治灾难是否共工头触不周山所致,古今多有分歧,笔者采信王充《论衡》和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的认定,如了解共工即鲧、女娲即涂山氏的秘密,对此作肯定判断顺理成章。 

笔者曾撰多文,据现有文献资料还原性重构夏人创世神话概貌如下:

最早只有原始大水,混沌水神鲧(共工)生儿子禹,并创生可无限生长的神土“息壤”(未来大地的原材料)。鲧禹曾和谐相处。大约因按何模型用息壤创造大地父子发生激烈冲突,结果禹战胜并囚禁鲧,用自己的“洪范九畴”(九州模型)创造大地。禹划大地为九州,走遍东西南北,丈量世界距离,给山山水水命名,制定最早的时间模式。然后禹在会稽大会群神,杀戮挑战其权威的巨人神长狄,确立神界主宰地位。禹娶山神、石神涂山氏女娲为妻,生光明天神启。其后,女娲创造人类并制定婚姻规则,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

后鲧挣脱囚羁,带领追随他的黑暗水神族与禹为首领的儿孙辈神族爆发激烈战争。禹及追随者在诛杀鲧的部属如相柳、蜉蝣等后,擒杀(或流放)鲧。鲧(共工)在最后时刻头触天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大火弥天、洪水滔滔的宇宙大灾难。

女娲以炼石补天等方式平治宇宙大灾难,后与丈夫禹发生矛盾离去。启站在父亲一边,屠母分尸,满世界抛撒。女娲尸体碎片一日七十化,化为众神万物(《山海经》名为“女娲之肠”的十神即其碎片所化之一),世界再造最后完成。

上述重构所据材料业内学者熟知,篇幅所限,不一一条举。鲧--启生殖世系隐含夏人创世神话水--天的世界生成顺序。鲧乃创世元神,不可能有天帝先在,故《山海经.海内经》那条资料中的天帝显为后人所加。此神话创世主体鲧、禹、启、涂山氏女娲等,均夏人祖神,故此神话不属“潜水捞泥造陆型”而属“世界祖宗型”。

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夏人神话不合宗法观念的情节被遮蔽、虚化,或作移花接木处理。原初禹鲧冲突情节淹失不彰,唯剩“惩父山”命称还透露点滴信息。从鲧分化出水神“共工”,让他成为与禹及部属发生冲突的恶神。鲧在禹出生前被天帝诛于羽山,彻底消除儿子杀父可能,禹则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伦理楷模。夏人创世大母神也分化为涂山氏和女娲,启屠母分尸的血腥行为虚化为涂山氏化石、石破生启的神奇故事。原始大母神的许多作为被分到女娲身上,而女娲与夏的关系被弄得扑朔迷离。如先秦《世本》谓女娲即禹妻涂山氏,但清人《绎史》却谓女娲乃禹十八世先妣。更有文献谓女娲为远古男帝和夏无关。这些处理的内在原因恰恰是越来越强大的宗法伦理原则和祖宗崇拜心理。

日月星辰的诞生是任何民族创世神话最重要构成之一。《山海经》载有帝俊娶羲和与常羲生日月的故事(俊即夋,后衍生为帝夔、帝喾、帝舜、高辛氏等 ),意味商人曾有创世神话无疑。但商人创世神话还有哪些核心关目,迄无有力成果。

商人神话在后世已零碎化或历史化,前者如《山海经》帝俊的神话碎片,后者如《尧典》、《胤征》、《史记·五帝本纪》、《孟子》、《竹书纪年》、《墨子》、《韩非子》等典籍中的舜故事。原型理论认为,一个神话故事在表层会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发生改变,但其深层原型结构恒定不变。故可据现存文献中商人神话碎片和历史传说,寻绎其内在深层故事结构,由此逆推商人创世神话原初形态,笔者为此已撰多文,有意者可参看 

郭璞以来,舜、喾、高辛氏等均商人祖神俊在周以后的历史化形式,乃大多数学者共识。而据日本学者白川静看法,舜原本一光明天神,而“舜的父亲是名叫瞽叟的盲者,即黑暗之神”,萧兵先生亦有同样观点。眼目代表光明是古代神话的世界性密码,故双瞳子(重华)的舜具光明神性,与之对立的瞽叟夫妻与象均具黑暗神性,不需赘证。

从《尚书》、《孟子》到《史记.五帝本纪》,舜故事大体相同,《史记.五帝本纪》搜集前人资料整合的叙述最详细,故引录主要部分: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 ……。

……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此舜是一孝子贤臣典范。然《韩非子.忠孝》之舜与其迥异:“瞽叟为舜父而舜放之,象为舜弟而舜杀之。 ”《庄子·盗跖》载盗跖言曰“舜不孝”, 又载满苟得言曰“舜流母弟”。  不惟居家非孝子,在国亦贰臣。据《古本竹书纪年·五帝纪》:“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此舜恰一逆子贰臣的暴力型形象。

显然,上引诸书所述舜诛杀或流放父母兄弟、囚放尧和丹朱夺取帝位的情节,都省略了他们对舜多次死亡迫害的前提,因此才导致舜对他们的严厉报复和惩罚。我发现,上述文献中舜在政治生活与家庭生活中的故事有极大类同性,可以推断前者是后者的衍生物:

 

国家政治生活中                         

1.尧通过多种方式考验(压制)舜        

2.舜经受住尧的各种考验               

3.舜暴力夺取帝位                     

4.舜囚禁并流放尧与其儿子丹朱         

 

家庭生活中

1.瞽叟、后妻和象通过多种方式迫害  

2.舜逃脱父母弟弟的迫害  

3.舜在家庭和社会生活获得主导地位  

4.舜流放父母和弟弟象  

 

 

从叙事学角度,完全可以推断它们本源于同一深层故事结构——

 

主角诞生和成长在充满敌意的对手构成的环境——主角被对手迫害——主角战胜对手——主角惩罚对手

 

我们发现,贤孝型舜与暴力型舜表层形象完全不同,但深层故事结构基本一样,只是最后一环“主角惩罚对手”变成“主角宽宥对手”罢了。

这个深层故事结构应该来自商代帝俊的神话故事,至上神帝俊必有类似舜的处境和故事。由此重构帝俊为主神的商人创世神话大体如下:

 

混沌黑暗元神瞽叟夫妻生光明神俊和黑暗神象。瞽叟夫妻和象反复迫害俊,俊战胜杀戮或流放他们。帝俊娶羲和、常羲等神女生天上日月星辰和“八元”等众神,生地下世界和主管者晏龙、司幽,生商周始祖契稷及其他许多族团的始祖,初步完成世界的创造。

后来,(大约是羲和主使)十个太阳违反依序轮值的天规,并出天空,造成宇宙大灾难,同时地上众多神性恶兽肆出危害人类。俊的儿子羿射杀九日和神性恶兽,世界恢复安宁。羿射九日的行为隐含他与太阳母神羲和(甚至父神俊)冲突的情节,羿最后打败羲和(或者还有俊)并惩罚了她(《尚书.胤征》载“后羿代夏”的仲康时代胤候奉命率领六军征讨羲,其神话底本即此)。 

 

上述重构所据文献业内熟知,不一一列举。此神话有几点需注意:1.瞽叟到俊到日月众神的生殖世系,暗含世界从混沌到光明的生成过程;2.俊创生天地世界人类万物。3.帝俊亦商人祖神(甲骨文有“高祖夋”的记载);4.俊惩罚父母兄弟的情节在后世被遮蔽,暴力天神在历史化传说中被改造成孝子贤臣明君的宗法伦理楷模;5. 原初神话中神羿与羲和(或还有俊)的冲突被遮蔽,十日并出与羿射九日后世成为与羲和无关的神话碎片;6.上述遮蔽性处理,强烈显示出宗法伦理原则对商人创世神话在后世流变的深刻影响。

商人创世神话某些方面类似“世界父母型神话”, 然后者原始父母神及神子神孙概非任何人类族群祖先,乃两者的根本区别。故前者是包含但又超越后者的世界祖宗型神话。

 

 

三、盘古创世神话及其它创世神话的世界祖宗型特征

 

 

最初毫不携带祖宗崇拜因子的创世神话大约只有三国徐整记述的盘古神话。该神话文本业内熟知,故不赘引。上世纪初,日本学者高木敏雄发现盘古神话极类印度梵天金蛋创世和布尔夏身化宇宙万物神话,故认定其来源于印度。同时他谓盘古神话分属宇宙卵型和尸化型,前者晚出,更带哲学意味。 高木关于盘古神话印度来源说认同与反对者众,然其类型判断却未见异议,但后者恰需检讨。我曾撰数文讨论盘古神话来源及类型问题 ,为免重复,只介绍几文核心观点,以保证本文完整性。

徐整记述的盘古创世神话确属宇宙卵型和尸化型,盘古只是化生天地万物、无族属身份的独神,这在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中几属唯一例外,故外来说不可简单否定。但该神话在流传过程发生的巨大改变,尤须注意。

稍晚于徐整的东晋葛洪《枕中书》中,盘古便有配偶太元玉女,并和她生天、地、人皇,人皇生庖羲、神农、祝融、五龙氏等中国古代不同族群祖神。 盘古因而成为中华诸族始祖元神。而至传为梁任昉的《述异记》,盘古更明确成为某些地域和族群祖宗神:“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吾国古称“某某氏”,均指某特定族群之人或神。盘古不惟成“氏”,且已有“国”,盘古成该国人姓氏。为之立祠,意谓他已是该族祖先。宋罗泌《路史》有关盘古注谓:“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其湘乡有盘古堡,而雩都有盘古祠。…… 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 这里,“盘古氏”的称谓,以“盘古”命名的堡或祠,均在强化盘古与特定地域居民之血缘联系。从《枕中书》到《述异记》到《路史》,创世神盘古的族属化、祖宗化特征,在不断强化。

在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流传过程中,盘古一般仍保留创世元神身份,但往往又是某些民族的祖神。如瑶、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神话中的盘古都是如此。 一些以盘瓠为祖神的民族,也有意无意将盘瓠与盘古混称“盘王”。关于两者的关系,自晚清苏时学《爻山笔记》谓盘古与盘瓠一音之转,实为一人后,学者为此聚讼不休。笔者认为,溯其始,盘古与盘瓠一为创世巨神,一为某族群祖神,毫无关系;观其流,后世两者缓慢混融,此过程至近世虽尚未彻底完成,但部分地域已达较深程度。学者李燕、司徒尚纪曾对岭南地区两者融合情况进行过全面调查并发表调查报告,有意者可参看。

故即使盘古神话真属外来,但在中国,它必定被弥漫于这块土地的祖宗崇拜意识渗透和改造。徐整笔下无族属特征的孤独创世元神盘古,最后成了中华各族创世祖先神,其神话类型也由宇宙卵型或尸化型转换为世界祖宗型神话,就是这种改造的结果。

此外,中国古代还可能有其它几种创世神话,在此简单评析。

据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研究,中国古代有太阳神黄帝创世神话,相当于《新大英百科全书》至高的创世主创世类型。 若此构拟可确认(会有争议),则其亦在讲述某些部落族团祖神创造世界。秦汉文献中,黄帝有许多名号如少典氏、有熊氏、缙云氏、轩辕氏、帝鸿氏等,意谓其为这些部落祖神。有学者通过秦汉典籍统计,发现黄帝是中国古代25个族系的祖先。还有资料谓炎帝姜姓、黄帝姬姓,暗示他们乃创立周王朝两大族团的祖神。若黄帝传说最初是创世神话,则其讲述的是这些族团的祖神创造了最初的世界。

叶舒宪在《中国神话哲学》中还挖掘了混沌创世神话,认定其属《大英百科全书》“自然生成的创世”类型。此前袁珂先生也认定混沌寓言原是创世神话。《山海经·西山经》在介绍混沌神的形貌后,谓该神“实惟帝江也”。 毕沅注谓帝江即帝鸿氏即黄帝。 而帝鸿在《左传》中又变成混沌的父神。 不管他们是同神还是父子均具明显族属特征,其类型也只能是世界祖宗型神话。

另董楚平从良渚玉器刻符破译出“鸟祖卵生日月山”数字,即“日、月、山是我鸟祖卵生”之意(鸟乃良渚部落图腾,故有“鸟祖”称谓),他由此断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创世神话。 若此,则世界祖宗型神话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  

综上,中国古代所有创世神话,要么在原创期、要么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创世神与祖宗神合一的特征不断强化,故本文的必然结论是,它们皆世界祖宗型神话。



 

四、世界祖宗型神话类型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如从创世过程角度观察,则上述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创世过程大都内含如下环节:1.世界原初是某种混沌黑暗状态;2.混沌黑暗状况诞生了光明状态;3.世界创造出现阻碍,这种阻碍被克服,最初的世界被创造出来;4.世界出现灾难,灾难最后被克服,世界的创造最后完成。此过程可能以楚帛书神话中那种自然形态出现,亦可能被讲述为代表混沌状态的某族群神祖,生殖代表世界不同状态和阶段的的神子神孙。诸神代际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后辈神祇通过打败前辈神祇的方式完成世界的创造。而后世流传过程中,那些与宗法伦理观念不合的神族内部的冲突被淡化、分化、转移或遮蔽,创世主神被塑造成为宗法伦理的楷模性形象。

很明显,这个创世主体和创世过程的构成特征,以及它们在后世流传过程中的演化和改变,都体现着强烈的宗法伦理意识。

若以《新大英百科全书》创世神话五种类型研究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将发现后者确可能分具上述五种类型的某些元素,这反映出人类创世神话类型的某些共同构成。但多数西方学者长期认为中国没有创世神话,故对人类创世神话的五种类型区分并不以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为对象,自然未必能准确表述后者共同的类型特征。几大文明古国,创世神基本都不是特定族群祖神,唯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体现出如此深固强烈的祖宗崇拜意识。

还须注意中国创世神话另一特征:创世诸神都不完全是西方神话学意义上的神性主体,他们既是神还是人。上述文明古国神话中,神、人两分,界限明确。但中国古代神话主体并没有这样明确的区分,《国语·楚语》谓远古中国“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即人与神相通并处,神是“人神”,而那些族群的神性祖宗则是“神人”,无法区别。中国古代神与人属性从不曾绝对两分,伏羲女娲鲧禹三皇五帝等,他们究竟是纯粹神祇还是真实人祖,很难做绝对判断。准确地说,他们即是神、又是人,若一若二、若二若一。这也导致进入文明理性时代,这些人神或神人,很容易转化为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主体何以出现“神人合一”的特征?这与中国古代巫文化特殊发展道路相关。文化人类学已揭示人类原始神话起源于原始巫术,巫师作为神灵在人间的显身者(巫神,即神人),具有特殊地位,原始部落大巫师与酋长经常合而为一(巫酋合一、神人合一)。但后来一些民族如印度、希腊和希伯来,巫术发展为宗教,并与现实政治分离,宗教教主也与君王分离(神君分离、人神两立),成为凌驾后者的力量,这总体上导致宗教的载体神话的主体也由神人合一而致人神两立。在华夏诸族,巫文化的发展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保持现实致用的特征。正如李泽厚先生指出的那样,中国巫文化并未像希伯来或欧洲那样朝宗教方向发展,变成凌驾于政权之上的力量,而是沿着和政权合二为一、或者为政权服务的方向发展,由“巫”而“史”、由“巫史”而“德”、“礼”(周公制礼作乐)、由强调外在礼制、德政转向强调内在“仁”、“诚”(孔子儒学),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总体脉络。随着巫文化由“巫”而“史”的进程,古代神话中的诸神(人神)转化为历史存在的远古君王或英雄(神人),原始巫文化“巫、酋合一”转化为文明时代的“神、君合一”,其“神人”或“人神”特征一直延续。而中国古代创世神话都是具有强烈祖宗崇拜意识的特定族群创造的,这决定创世主体的“神人”或“人神”必定和其祖先相关,中国创世神话主体创世神与祖宗神合一的类型特征由此导致。

西哲卡西尔《人论》曾谓中国古代唯一的宗教就是祖宗崇拜,未必全面,却抓住了中国文化根本特征。渗透在中国文化方方面面无比强烈的祖宗崇拜意识、血缘族群意识,最早源头在我们民族祖宗创世型神话里。漫长中国古代聚族而居的聚落形态、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家天下的政治原则和构架,是包括这种强烈的祖宗崇拜意识和家族血缘意识产生的历史基础。无数学术成果对此已有深论,此不赘述。

世界祖宗型神话,这是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共同类型特征,这种类型特征在《新大英百科全书》五种创世神话类型并未得到合适表达,原因已如前述。因此,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在对人类创世神话类型理论发出潜在召唤,我相信这个召唤会获得应答。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叙事原型重构》论纲,项目编号09YJA751023,发表于《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

 

【作者简介】张开焱,1955年生,湖北省新洲县(今武汉市新洲区)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