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母题类型研究 发布日期:2017-08-22   作者:钟亚军   点击数:1682   文章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母题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天鹅处女亚型、丈夫寻妻型、龙女报恩型、乐人与龙王型、青蛙丈夫型、蛇郎型、狗耕田型七种类型。这七种类型含有六个母题:缺乏、救助与报恩、缺乏终止、难题、难题被解答和惩罚。其中缺乏与缺乏终止是故事的核心母题,其余母题在故事中只起延续、说明和强化的作用。本文运用民间故事母题类型的方法,探寻回族异类婚配故事母题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回族民间故事 异类婚配 母题类型 文化内涵  

 

 

   在世界各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异类婚配故事主要讲述了某神祗、动物或植物化身为人类的样子与人类的异性结婚。这一故事具有广泛的世界性,遍布欧亚非以及北美地区。我国也是异类婚配故事流传最广的国家之一。该故事类型有:天鹅处女型、丈夫寻妻型、龙女报恩型、乐人与龙王型、青蛙丈夫型、蛇郎型、蛇女型、田螺姑娘(白鸽仙女)型等等。异类婚配故事广为流传的的原因就在于异类故事的象征意义,在于把人引向神灵世界同时保持这神灵世界和现实的联系,故事还告诉人们,异类聪明友善,可以和人类生活在一个圈子里。”1

回族异类婚配故事在广大的回族民间社会中流传十分广泛,影响也很大。其故事类型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的异类婚配故事的型式。本文以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多种文本为考察重点,用比较方法揭示、探寻该故事母题类型的文化内涵。

 

 

 

 

   较早地关注到我国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研究是俄国民间文艺学家李福清。他在《回族民间故事情节的来源和分析》一文中对回族民间故事《张大教打野鸡》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一故事包含了救龙王儿子水府请救命恩人作客赠送宝物和隐藏在宝物中的姑娘(龙公主)结婚和企图抢夺妻子的官吏比赛得胜等母题,由此分析出异类婚配故事在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特别是来自突厥民族的影响中,逐渐呈现出回族文化特征。同时,他还发现,救龙王儿子的母题主要流传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具有地域性特征。2李福清从回族民间故事中的基本母题的分析入手,力图探寻多重文化对回族民间故事母题的影响,他的研究方法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如果我们将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所有型式一一例举出来就会发现,回族异类婚配故事与其他民族的同类型故事相比较,其母题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这些改变或是基于故事流传的时代久远,或是出于民族的接受心理,或是受阿拉伯、波斯文化及伊斯兰教的影响等因素,使异类婚配故事更具有了回族文化的独有特性。

   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母题类型非常丰富,流传的故事文本十分繁多,仅从已出版的各类回族民间故事作品集中就整理出近百篇的故事文本,如《曼苏尔》、《天鹅与猎人》、《主麻的故事》、《青蛙儿子》、《春风姑娘》等等,可以归纳出天鹅处女亚型(AT400D)、丈夫寻妻型(AT400)、龙女报恩型(AT738AT555)、乐人与龙王型(AT592A﹡)、青蛙丈夫型(AT440A)、蛇郎型(AT433)和狗耕田型(AT465)七种母题类型。

 

(一)天鹅处女亚型故事(AT400D):上世纪20年代,钟敬文先生在《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一文,详细地阐述了与人类通婚的天鹅、白鹤和仙女等,她们既是动物或仙女又为处女的两栖形象,而且,动物或仙女已部分改变地其本来面目,融合了相当大的人性成分,因此,他把这类故事统称为天鹅处女型故事3。回族民间故事《天鹅与猎人》4就属于此类型的故事,主要包括如下母题:

1、缺乏:男主人公没有妻子

2、救助与报恩:天鹅得到男主人公的救助,于是主动来给男主人公做饭。

3、缺乏终止:男主人公将天鹅的羽衣藏起来,天鹅嫁给了男主人公。

4、难题:县官给男主人公提出13个难题。

5、破解难题:男主人公在天鹅的帮助下,和企图抢夺妻子的官吏或地主斗争。

6、惩罚:官吏或地主受到惩罚。

 

(二)丈夫寻妻型(AT400):该类型有《阿里和他的白鸽子》、《咪咪情》、《春风姑娘》5《白鸽子与阿里》6等。主要母题有:

1、缺乏:男主人公没有妻子

2、救助与赠送宝物:男主人公送给老妇人食物。老妇人为了报恩,送给男主人公一只鸽

子(鸽子是神女变化的);或得到女主人公的爱慕(有时女主人公不是神女,而是凡人)。

3、缺乏终止:女主人公化成人形给男主人公做饭时,被发现,于是二人结婚。

4、妻子失踪:女主人公被恶鹰、官吏或地主虏掠走。(难题的变异)

5、寻妻:男主人公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寻找妻子,最后夫妻团圆。

6、惩罚:恶鹰、官吏或地主被烧死。

丈夫寻妻型故事里还有一种变体异文,如《咪咪情》。异文保留了婚配、妻子失踪与寻妻的母题,其他母题发生了变异,其中女主人公并非异类,而是人类;女主人公被官吏抢走后,自杀殉情,死后化作牡丹花。

 

(三)感恩的龙公子或公主(AT738AT555)。该类型是回族异类婚配故事中最多的,大约有《曼苏尔》、《牛犊儿和白姑娘》7、《猎人与牡丹》830多篇,占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三分之一。主要母题有:

1、缺乏:男主人公没有妻子。

2、救助与报恩:男主人公遇到黑、白或黑、青两只蛇在缠斗,救下了白蛇或青蛇(白蛇

或青蛇是龙公子或公主)。

3、缺乏终止:龙王邀请男主人公做客,并赠送宝物(花儿或其他物件)。花儿或其他物

件变成美丽的姑娘与男主人公结婚。

4、难题:皇帝、官吏或财主贪慕龙女的美貌或财富,出3个难题让男主人公破解。

5、破解难题:在龙女的帮助下,男主人公破解了难题。

6、惩罚:皇帝、官吏或财主受到惩罚。

感恩的龙公子(龙公主)的变体异文有很多,主要有如下:

异文之一:从其基本母题来看,有蛇斗与救助、报恩与婚配、难题和破解难题、惩罚,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不是龙王之女,而是白蛇精或某动物。男主人公也不是孤儿,他还有继母和异母兄弟,所以,继母为了夺取女主人公,往往提出种种难题,如《主麻的故事》、《青龙报恩》9、《豆皮与豆瓤》10等。

异文之二:异文保留了蛇斗与救助、报恩与婚配二个母题。该变体异文情节单一,结构简单,应属于单一故事,如《猎人与牡丹》。

 

(四)龙王与乐人(AT592A﹡):该类型有《琴师哈桑》11、《红葫芦》124篇。主要母题有:

1、缺乏:男主人公没有妻子

2、龙王的邀请:男主人的琴声打动了龙王,被邀请到龙宫。

3、缺乏终止:男主人公帮助龙王降雨或教龙公主弹琴,最后得到龙王的花儿或红葫芦。它们是龙公主的化身,龙公主现出人形与之结婚。

4、难题:有的故事难题出现二次:一次是龙王给男主人公出三个难题。另一次是皇帝为了夺取美貌的龙公主给男主人公也出了三个难题难题。

5、破解难题:在龙公主的帮助下,难题被一一破解。

6、惩罚:皇帝被吓死,或皇帝穿上老鼠皮褂,龙公主命人将其打死。

 

(五)青蛙丈夫型故事:该母题类型的异文本较多,有《青蛙儿子》13、《蛤蟆儿子》、《癞呱呱的故事》1410余篇,基本母题有:

1、缺乏:一对老夫妇始终没有儿女。

2、新的缺乏青蛙或癞蛤蟆降生:老妇人手指或身上长的一个肿胞或瘊子、痦子生出一只青蛙或癞蛤蟆做儿子。(缺乏子嗣终止后,又形成新的――缺乏妻子)

3、缺乏终止:青蛙或蛤蟆向某员外女儿求婚被拒绝,就用各种手段迫使某员外将女儿嫁给他。

4、变成人形:妻子乘青蛙或癞蛤蟆睡觉烧掉他的外皮,从此失去变形能力。

 

(六)蛇郎型故事(AT433D):该母题类型有《五姐儿》15、《卦卜儿与七妹妹》、《六姐七妹》1610余篇,主要母题有:

1、缺乏:男主人公没有妻子。

2、救助:女孩的父亲把劳动工具掉进山崖或蛇郎或男人家里,向蛇郎或男人求助,蛇郎或男人提出只有将其女儿嫁给自己才同意,父亲只好答应。

3、缺乏终止:父亲与女儿们商议,大女儿们都嫌弃蛇郎或男人穷,只有小女儿答应出嫁。

4、谋害与斗争:好吃懒做的大姐或其他姐姐嫉妒妹妹设计害死了妹妹。妹妹的魂变成一朵花,姐姐把花烧了,花又变成树。

5、惩罚:大姐或四姐受到惩罚。

 

(七)狗耕田型(AT503EAT480F):该故事是回族民间故事中比较独特的类型,故事的异文本较少,目前只搜集到了《樱桃仙女》1篇。17

1、缺乏:男主人公没有妻子。分家时,兄嫂将家中所有家产都归自己,只分给弟弟一条狗。

2、狗耕田和借种子:弟弟没有牛耕田,仙女告诉他:用狗可以耕田。果然狗耕田和牛一样好。弟弟到哥哥家借种子,借来的是被炒过的种子,结果只长出一颗谷穗。第二年,弟弟依然用狗耕田,过路人不信,双方打赌,过路人输掉了一头犍牛。哥哥听说,把狗借去,狗不肯耕田,哥哥杀死了狗,弟弟把狗埋掉。

3、惩罚:在狗埋的地方长出一棵小树,弟弟一碰树,就掉下许多银子。当哥哥摇树时,只掉下鸟屎,哥哥把树砍倒,弟弟很伤心。仙女告诉弟弟用树枝编成篮子,挂在屋檐下,过往的燕子都会往里面下蛋。哥哥听说也这样做,结果,篮子里只有鸟粪。哥哥一气之下烧了篮子。仙女变成大鸟带弟弟去拾宝物,哥哥和嫂子听说,也去拾宝物。结果,他们贪心不足,被大火烧死。

4、缺乏终止:仙女变成姑娘,与弟弟结婚。

 

   与其他民族的异类婚配故事相比较,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七种类型既有与他民族交流、借鉴的痕迹,还有回族化的独有特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与其他民族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相比较18,回族民间故事《天鹅与猎人》只保留了天鹅的羽衣,故事的核心要素之天鹅已失去了神仙的本性。天鹅的羽衣也完全成了由动物变形为人的象征性的工具。天鹅向猎人的主动求婚完全是出于报恩的心理,全然没有了人类的强力逼迫,至于羽衣的下落,故事中再没有交代,羽衣在故事中的作用完全被淡化了。故事的重心转向天鹅与县官的斗争,即县官提出三个难题让猎人破解,天鹅巧妙地化解难题,最后县官遭到了惩罚。由此可以看出,回族民间故事《天鹅与猎人》、《阿里和他的白鸽子》的母题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如果将其归入完全天鹅处女型故事中,显然不是十分妥贴。但从其故事母题及形态来看,它们都不应该被排斥在天鹅处女型故事之外,该如何确定?陈建宪在《论中国天鹅仙女故事的类型》一文中提出,天鹅仙女型故事最基本的形态是以禁忌主题为核心的。只是在以后的演变过程中,原故事因或与难题求婚型故事,或与族源传说,或与动物报恩故事相混合,故事的重心后移。随着故事前半部分篇幅的逐渐缩小,禁忌主题被排挤甚至被遗弃掉了19。所以,回族民间故事《天鹅与猎人》应该是天鹅处女型的亚型故事。也就是说回族天鹅处女型是在原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亚型故事,暂时给它确定为AT400E型故事。

 

   第二,蛇斗(AT738是感恩的龙公子(公主)故事中核心母题之一(某男主人公看见白蛇与黑蛇搏斗受伤,帮助白蛇,赶走了黑蛇)。李福清先生认为,蛇斗母题不是汉族和远东民族所特有的,它经常在突厥民族故事中出现,应是突厥民族故事固有的母题。其实,蛇斗母题并非源自突厥民族,早在我国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中就有蛇斗情节。据《续搜神记》(又称《搜神后记》)中《临海人》记载:

吴末,临海人入山涉猎,夜中,有人长一张,着黄衣白带,来谓射人曰我有仇,克明当战,君可见助,当有相报。射人曰:自可助君耳,何用谢为。”“明食时,君可出溪边,敌从北来,我南往应。白带者我,黄带者彼。射人许之。明出,果闻岸北有声,状如风雨,草木四靡,视南亦雨,唯见二大蛇,长十余丈,于溪中相遇,便相盘绕,白鳞示弱,射人因引弩射之,黄鳞者即死,日将暮,复见昨人来辞谢,云,住此一年猎,明年以去,慎勿复来,来必有祸。射人曰,善。遂停猎,数年后,忽忘前言,更往猎,复见白带人告曰,我语君不能见用,仇子已甚,今比报君,非我所知。射人闻之甚怖,便欲走,乃见三鸟衣人,俱张口向之,射人即死20

 

   射人亲眼目睹了白黄蛇大战,在白蛇的要求下,帮助了白蛇斗败了黄蛇,并因此被黄蛇的儿子杀死。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临海人》还不是最早的蛇斗故事,再往上追溯,据西汉刘向的《新序·杂事一》记:战国时期楚相孙叔敖儿时遇到两头蛇,杀而埋之,后官至相辅。至唐前期大型志怪传奇集《广异记》21的《海州猎人》也有类似的蛇斗故事。其基本情节大致相仿,看来,唐朝时传奇小说深受魏晋志怪小说的影响。那么,蛇斗故事为什么会出现在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的文学中呢?这要追溯唐朝的中西文化交流。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与突厥和阿拉伯国家往来最为密切的时代,也是回回先民往来最频繁的时期。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为广大的我国各市民阶层所喜爱,很可能许多突厥人、阿拉伯人也十分喜欢它们。他们很可能把这些传奇故事带回了西域以及西亚等地。这些故事经过他们的加工改造,流传更加广泛了。所以,阿拉伯的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里的《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和懒汉的故事》和《阿补顿拉述过两条狗的来历》都把蛇斗的母题类型纳入中。由此可以初步推断,回族异类婚配故事中的蛇斗母题很可能是受到汉族同类型故事的影响,也可能是回回先民将阿拉伯人改造过的蛇斗故事又带回到中国,使之在我国西部流传下来,并影响到汉族异类婚配故事,这二种现象都有可能发生。美籍华裔学者丁乃通也持这种观点,他在《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一著中也提出:胡人不仅对中国音乐和诗歌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中国的民间文学也贡献突出,……他们把自己的故土上故事传播到中国,也将许多中国故事带回家乡,这是从无以数计的他们对神奇故事的了解中得知的22

 

   第四,回族乐人与龙王故事型式是比较独特故事类型,尽管它延续了人类与龙公主通婚的母题,但是,它将通婚的原因作了另外一种注释――龙王及其龙公主对音乐的痴迷,乐人精湛的技艺引起了龙王与龙公主的好感,而且乐人还一一破解了龙王的提出的难题,或者乐人的乐器还具有神奇的魔力,帮助龙王解除了旱情。由此看来,人与龙王之所以能缔结姻缘,是乐人经历了龙王的种种的考验,这应该属于难题求婚型故事。难题求婚型故事是异类婚配故事比较早的故事型式,并且感恩得妻是难题求婚的变异形式。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异,当然是与故事的变异母题有关联。因为故事一旦形成又会生出新的情节,尽管它们脱胎于旧情节,是某种衍化、某种质变的结果23

 

   第五,神蛙丈夫在回族异类婚配故事中异文本较多的类型,该类型保留了神蛙丈夫的基本母题。从这一类型故事中可以看出,回族神蛙丈夫故事的母题几乎完全照搬了汉族故事,只不过,经过回族民间故事传承人的讲述,故事主人公换成了回族,并在故事中赋予了回族化元素。如《青蛙儿子》中使用了苏热主麻尼卡哈乃玛子等具有伊斯兰教色彩的词语。

 

   第六,回族异类婚配中的蛇郎型故事的异文本中,其母题变异出现如下特征:所有的故事文本没有蛇的形象,即使留有蛇的痕迹,仅仅保留了蛇郎的名字,如蛇郎子、蛇郎哥等,男主人公完全没有了的特性,彻彻底底成了一个俗人。此外,女主人公的老父亲应允婚事的状态,与蛇郎型故事的基本情节相类似。比如,女孩的父亲不慎将手中的劳动工具(家中唯一的或祖传的金银斧子)掉进了蛇郎家的院子里。于是,蛇郎提出条件:除非答应把女儿嫁给自己,否则不归还东西,或是老人自己提出只要归还东西,就将女儿嫁给他。

 

   第七,在回族狗耕田故事中,除了有俩兄弟分家,弟弟只分到的狗(狗是仙女送给弟弟的)、狗会犁田、狗被哥哥杀死、狗的墓地上长出一棵树、树结了许多银子、树被哥哥砍了、弟弟用树条编了一只筐放在房檐下,过往的燕子纷纷把蛋下在筐子等母题,还有仙女变成大鸟,帮助弟弟惩罚了哥哥的母题以及仙女变成美丽的姑娘嫁给弟弟。回族狗耕田故事比较复杂,它增添了两兄弟和鸟(T480F)故事类型的内容。仙女帮助弱势的弟弟,惩罚贪婪的哥哥,最后又嫁给弟弟。这样的母题安排使得回族狗耕田故事增添浪漫主义的气息,它是回族民众乐天向上精神的写照。

 

 

 

   大多数情况下,回族异类婚配故事主要有六个母题要素:缺乏、救助与报恩、缺乏终止、难题、难题被解答、惩罚。这六个母题素中缺乏和缺乏终止、难题和难题被解答构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缺乏和缺乏终止是故事核心母题素,也是基本的母题素,其他的母题素在故事中起到了延续、说明和强化的作用。我们以上回族异类婚配故事按照6个母题素的顺序一一罗列出来。(有的故事没有相应的母题素,就用“――”表示空缺。)(见附表)

 

   通过附表可以看出,回族异类婚配故事中来自人类的青年男子大都因家庭贫困或是个孤儿,没有能力成家。这里的未婚是一种缺乏,家庭的贫困也是一种缺乏。如何终止缺乏?大多数故事安排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契机,即偶然间青年男子救助了一条白蛇、天鹅或白鸽等。于是,他被邀请到被救者的家里做客。在神人或被救者本人的指点下,他拒绝了金银财物,只要了一朵花儿或某物。回到家,花儿或某物变成美丽的姑娘与之结婚。结婚使青年男子终止缺乏,物质生活的缺乏也随着得到了改善。穷困的男子能够娶到美貌的仙女,当然会引起富人、皇帝或继母的嫉妒。为了霸占仙女,富人、皇帝或继母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最后青年男子在妻子的帮助下,一一破解了难题,恶人受到惩罚。显然,回族异类婚配故事有比较稳定的母题序列结构,当然这种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个别的母题就不会发生变异,也不可以保证所有的故事都具有完整的结构母题要素。所以,当我们将这7个故事的母题排列或叠加起来,会发现有4个故事的母题素都很完整,其余3个故事的母题并不完整,它们缺少的母题有救助与报恩、难题与难题被解答。显然,这三个母题在故事中的作用往往可以被忽略,也可以说,它们本身是什么无关紧要,其作用就是延续故事的叙事手法。故事中即使缺少了这些母题素,也不会改变故事的主题意义。缺乏和缺乏终止、惩罚三个母题素才是故事的不变的母题,是不能缺少的母题素,救助与报恩、难题和难题被解答三个母题在故事中是可变异母题,是可以缺少的母题素。

 

 

 

   从各类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故事里的男主人公们的初始状态都极度困难。要么是没有能力娶妻,要么年老的夫妇为没有子嗣而苦恼。后来的婚姻和子嗣的获得看似是主人公的偶然机缘,其实这也是一种必然。正如,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对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民间故事类型结构分析时说:民间故事可能只是由叙述富足如何失去或匮乏如何消除而构成的。”24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母题结构也是从匮乏状态开始,到匮乏终止构成。相对而言,匮乏与匮乏终止的结构模式进入到回族异类婚配故事中,它不是单纯的模式移植,而是一种文化的对接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的筛选过程。当然,回族民间故事传承人对叙述模式的筛选不是盲目的,被动的,他们始终坚持二个信条:一是接受其他民族的民间故事,使之完全回族化。二是既坚持民间文化的教化与娱乐功能,但又不能违背伊斯兰教信仰。所以,他们在接受、筛选其他民族民间故事使之完全回族化的过程中,对民间故事的再创造主要体现几个方面:首先,故事主人公要变成回族人。其次,故事要采用回族话语来讲述,如使用波斯阿拉伯语或伊斯兰教经文语汇(主麻特斯密乜贴等)。再次,保留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痕迹。

   所以,在回族天鹅处女亚型故事和狗耕田故事中剔除了天鹅、樱桃仙女的神仙特征,这与伊斯兰教信仰有关。伊斯兰教认为,天仙是真主用光线创造的一种妙体,遍布于天上人间,为人眼所见不到。天仙们不分性别,长有翅膀,飞行神速,不饮不食不睡眠,是听命于真主的奴仆,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信天仙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之一,天仙是不能违背真主的意志,更不能与人类有婚配的可能,况且,天仙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显然,回族民众对天鹅的羽衣的神性所以不接受是基于宗教信仰。因此,在回族天鹅处女故事中,天鹅的羽衣被彻底地脱去神性特征,变成了动物变形为人的象征,故事的重心自然而然地倾向了报恩、通婚、难题与破解难题和惩罚等母题上。而在樱桃仙女故事中,樱桃仙女也经历了仙女大鸟——姑娘的多次变形,才得以嫁给人类。这样就使得回族异类婚配故事上升到宗教、道德以及伦理观念上,回族民间故事也就成了回族民间社会实施教化的利器。

 

   同其他民族异类婚配故事一样,回族异类故事的象征意义就是要把人类生活中的现实世界与神奇的幻想世界联系起来,把异类视为可以与人类互相通婚,相互帮扶的对象,甚至在一些回族民间故事中,还可以忽略异类的身份,直接把它视为人类,这一点在蛇郎型故事中最为突出。所以,当异类们顺利地与人类完成了通婚,这就极大地满足回族民众的精神愿望。而异类运用神力帮助人类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缺乏,使得回族民众的美好的社会理想得到了短暂实现,这种超浪漫主义理想弥漫在广大民间,得到回族民众的最热烈的回应。

 

 

1、董晓萍:《说话的文化》,第200页,中华书局,2004年版。

2、(俄)李福清:《中国神话故事论集·自序》,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3、钟敬文:《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第328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57111315、宁夏《回族文学史》编写组、《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编辑《回族民间故事集》,第463465页,第409414页,第432435页,第466471页,第405408页,第397401页,第148152页,第447451页,第144147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610、李世锋等主编《西吉民间故事》,第364367页,第382387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17、李树江主编《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丛书·曼苏尔》,第7279页,第8796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16、固原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固原民间故事》,第283291页,第256260页,1987年印刷。

1214、《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卷》,第262264页,第338-340页,第342-344页,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版。

18、天鹅处女型也称羽衣型故事,在我国的汉、藏、傣等许多民族中都有流传。据钟敬文先生研究,晋代典籍《搜神记》和《玄中记》之《毛衣女》是天鹅处女型故事较为初始的形态

19、陈建宪:《论中国天鹅仙女故事的类型》,第67页,《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20、据说《续搜神记》为东晋诗人陶潜撰,其延续了《搜神记》的体例,内容大多为《搜神记》所没有的,是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代表作之一。该书凡十卷,一百一十六条,记有元嘉十四至十六年(437439年)事,陶潜已去世十年,所以该书有假托陶潜之名、或以为经后人增益之嫌。

21、唐人戴孚著,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此书大抵作于大历(766~779)年间。其中《海州猎人》见《太平广记》卷457出自《广异记》。

22、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第183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弗拉基米尔·普罗普著,贾放译《故事形态学》,第84页,中华书局,2006年版。

24、阿兰·邓迪斯著,户晓辉译《民俗解析》,第1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原文载于《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2

 

作者简介:钟亚军,19976月获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主要以回族民间文学、民俗学、文艺学与文艺美学为教学与研究方向。主讲文学理论、民间文学、美学、文学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等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自治区社科项目2项、自治区“五个一”项目2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1部合著),参编学术著作1部。学术著作《回族民间文学导论》获2012年自治区社科著作类三等奖。

 

    附件:附表 (←请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