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器物:人心绪的自我选择 ——《青白石阶》中的物性表达 发布日期:2025-03-03   点击数:201  

器物:人心绪的自我选择

——《青白石阶》中物性表达

丁萌娟

器物之称由来已久,它广泛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人的生活物用,在深层次上,它践行着人的审美体验,抚慰着人的情感世界。《青白阶》中存在着这样的物性表达,对作者马来说,器物存在的意义超出日常的表达,是他与苦难生活的和解、心灵震颤和自由向往的表达。

《青白阶》是马的第一部作品集,在其中,遍寻记忆的烙痕,以童年记忆为叙事起点,以身边人事为线索,在成长中悟出精神自由,找寻自我。马骏在作品中常常提起史铁生对其的影响,同为轮椅上的作家,敏锐觉察生活,以不屈的姿态抵抗苦难,生发精神强力。与史铁生的精神强力相比,在当下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融于其中,选择记忆生活中的老物事来表达自己的心绪。

代表作《青白阶》中,困于行坐在石阶上的小男孩,在一条看似普普通通的石阶路上,观望着周围的生活与世界。这条路就是他童年时代渴望站立、与其他孩子游玩的象征。这条路最终的瘫倒意味着童年生活的失却与主人公的成长。与此相关的,则是贯穿全文的主人公的代步工具轮椅,作为现代科技下的物件,它使作者站了起来,不仅是身体上一定限度的独立自主,解放身体的代步工具,更是主人公追求自由、精神解放的象征。随着出行,主人公与自己的身体和解,去认识世界,与周遭的人与事联动。

玫瑰代表着浪漫与爱情,凋零的花瓣》中放置家中枯萎的玫瑰,是从公园中采摘来送给自己的意中人的,它不仅是窗台的一景,更是一段夹杂着情与无奈的故事,那是主人公那段沉寂无声爱恋的象征,藏在公园与窗台前的那枝经历了鲜活、枯萎与重生的过程,这时的花不再时窗前美的装饰,是主人公挣脱现实枷锁,于窗台前日日的抬头间,对自我情感的回眸。

手艺人做的吃食,不仅是吃食,它更是作者对生活追忆的象征物,是人情感的选择,对记忆的追寻。为何把吃食作为物的象征,它代表的正是人与人间情感的维系,而不仅仅是融于口的食物,《中》中的冻梨、土豆;《口碑》中开斋节中馓子,不仅是一道带有民族特色的美食,也是作者对手艺人奶奶的回忆,更是对母与子间爱的相互理解。

生活不是一场虚空,马骏就在这些老物事的追寻当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维度。就这样,童年、父母亲情、自身的爱情、友情与自我的追寻被一系列的物贯穿其中,发挥着情的作用在物性表达中,马实现了对身体、苦难与自我的和解。在未来的道路上,随着现代的进步,生活的痛与乐同样充斥在他的周围,相信他会以更加豁达的态度面对眼前的世界。

作者简介:丁萌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毕业。

 

文章推荐:任淑媛老师(宁夏大学)

图文编辑:冶明花(宁夏大学)

责任校对:刘深(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