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一个轮椅男孩的青白世界 ——评柳客行的散文集《青白石阶》 发布日期:2025-03-03   点击数:174  

 一个轮椅男孩的青白世界

——评柳客行的散文集《青白石阶》

火东霞

摘要:柳客行的散文集《青白石阶》用最淳朴、朴素的笔法,记录了一个被“脊髓性肌萎缩”疾病所折磨的轮椅男孩从童年开始所经受的磨难、孤寂,以及成长的中所亲历过的一些真、善、美的故事。作者借助青、白的文化色彩,建构了一个纯洁、美好、清雅、孤寂的青白世界。

色彩历来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色彩赋予不同的文化意象,也表达创作者不同的情感与价值追求。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青、赤、黄、黑、白”作为最常用色彩,称之为“五色”,五色往往与五个方位、五时、五德、五行等思想学说相对应,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中国人的色彩文化和审美倾向。古代文人雅士在诗歌创作和绘画中,尤其偏爱“青”“白”色,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色与青色相衬,色调和谐,浑然天成,往往营造一种清新淡泊之境,如王维的《辋川闲居》,“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另有李白的名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白”两色形成了色彩清丽,明秀淡雅的诗境。“青”“白”是大自然的配色,“青”与“白”搭配是柔和的,素雅清淡的,可以平抚情绪、安抚心灵,也是唐诗的惊艳之色。鲁迅也同样偏爱青、白色,青白色往往给人冷酷、冷静、冷清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柳客行散文集《青白石阶》借助青、白的色彩文化,建构了一个纯洁、美好、清雅、孤寂的青白世界。

散文集《青白石阶》共五辑26篇散文。如果将这些散文连缀起来,可以看到,作者用最淳朴、朴素的笔法,记录了一个被“脊髓性肌萎缩”疾病所折磨的轮椅男孩从童年开始所经受的磨难、孤寂,以及成长的中所亲历过的一些真、善、美故事。这些散文故事不在于作品的艺术性,而在于作者的真诚,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散文写作亦是如此,散文集《青白石阶》用真挚之情,营造了一个的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却令人心痛、努力向上的,真、善、美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轮椅男孩的青白世界。

在散文集《青白石阶》的多篇散文中,提到童年作者常常孤寂地坐在青白石阶上,接近同伴、体验童趣、观察世界、体验人生。虽然后来,青白石阶随着城市的修建被拆除,但其所承载的童年或美好,或窘迫,或孤寂的生活,永远的留在的作者的记忆中。后来,公园、大柳树下等场所代替了青白石阶,成为青年作者的另一个人生体验场。无论之前的青白石阶,还是后来的公园、大柳树下,在散文集《青白石阶》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两种力量互为对照,一种是任性、洒脱、无忧无虑的身体健全的作者,另一种是细腻、孤寂、窘迫的坐在轮椅上的作者。一个是阳光、活泼、欢喜的,另一个是感伤、无奈、忧郁的。

一、孤寂、窘迫、清雅的青色世界

青色,是万物初生的颜色,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种色彩。“青”可以用于表示绿色、靛青色、蓝色、黑色以及其他在蓝绿之间与之接近的颜色。青色也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色彩,它象征着自然与生命,意味着永恒与宁静,它是春天的色彩。在东方的文化中象征强烈的生命意识及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青与“静”“清”“情”等哲学范畴紧密相连,古人尚青,《说文解字》说,“青,东方之色也,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诗经》中有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诗十九首》中有“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等诗句,引发历来文人墨客的情感共鸣。唐诗尤其山水诗对青色的运用出神入化,如李白的《将进酒》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髮,朝如青丝暮成雪” ,刘禹锡的《竹枝词》诗云:“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李商隐有《端居》的“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等名句,成功创设了一个个宁静清幽的意境,传达了含蓄悠远的韵味。

文人偏好低调、清雅的“青”色,往往住青山绿竹间,绘青绿之画,用青绿瓷器。在古典绘画中往往将青色作为背景色。青色也是“收缩色”,属于冷色系,兼具轻盈感和沉重感。青色也表示黑色,是吞没一切光线的色彩,用来形容云和雨给人一种山雨迫近的沉重感。

常年坐在轮椅上的柳客行在散文集《青白石阶》中所创设的青色世界,往往是病痛、孤寂、冷清的,与健全人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健全人的寻常生活与举动往往带给轮椅男孩莫名的伤害。明明是曾经熟悉的同学,遇见坐在轮椅上的“我”却假装视而不见;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却要在有两个残疾孩子的“我”父母面前炫耀自己家孩子如何如何优秀;一个残疾人的简单出行,往往招来健全孩子诸如“这么大了,还要人抱,你羞不羞呀”等等鄙夷;一个坐轮椅的男孩和一个身体健全的女孩在公园或街上行走,往往招来异样的眼光乃至责问; 一个坐轮椅的男孩的恋爱却遭到健全人世界的无情的阻碍而被迫放弃;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孩渴望有一女孩子陪着一起聊聊天、走走路,谈谈生活而不能;想为自己心爱的女孩擦擦伤口,因为身体残疾却只能躺在病床上,对着手机暗自神伤;一个生活在轮椅上的男孩,只能眼睁睁看着病痛中的父亲却无法照顾,只能在心中暗暗自责。

青色世界是伤感、伤害,更是无奈的,但是,也带给轮椅男孩冷静地思考和审视世界的视角,给了他追求宁静、清雅的高贵品质。

一个身体残疾的男孩没有任何玩伴,只能在青白石阶上,孤独地、静静地观察同龄人跳皮筋、打沙包、玩游戏、欢笑、哭闹……他多么渴望像身体健全的孩子一样站起来玩耍、走路、体会阳光雨露、正常上学、识文断字……但是病魔使得他只能如雕像一样坐在青白石阶上,偶尔逗弄蚂蚁聊以自慰。以及后来终于能够在父亲的陪读下如愿上学,在学校经历过同学的嘲弄,为了减少家庭负担,小小年纪不吃早餐,锻炼一上午不上厕所……。艰难地完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终于考上大学了,但又考虑家里还有一个残疾的弟弟需要上学,而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读大学。

一个充满激情与顽强生命力的羸弱男孩,似乎要在悲观、失落、痛苦中消沉了,因好友送给的一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启迪了作者,从此作者在史铁生的精神鼓励下,与书本结缘,以笔为旗,走上了喜爱文学、锤炼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之路。柳客行的青色世界是与病痛、残缺抗争的世界,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世界。一本《青白石阶》是一部励志的纪录片,更是一个热爱文学、热爱生命的残疾男孩的奋斗史。

二、纯洁、美好、善良的白色世界

白色,又称为玉石之色,往往代表着光明洁净之意,象征着吉祥、圣洁、高贵。白兔、白狐的出现是吉祥的征兆,白色的鸟类也多被视作瑞鸟,白雀为瑞雀。道家对白色格外青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同时,白色单纯、洁净,也象征着朴素、清纯、典雅,如“洁白如玉”“清白无瑕”用来形容一个人品质高洁。西方文化中白色也代表着圣洁与公正。

在作者的青白色世界里,白色是理想的、美好的、健全的,没有病痛,没有分别,自然、博爱。疾病和痛苦不能阻挡身体残疾的“我”。“我”可以和健全人一样,可以读大学、谈恋爱、结婚、生子,可以成为父母的依靠,可以承担起一个成年男人该承担的一切责任。

虽说身体残疾,虽说命运不公,虽说生活拮据,但是“我”却被浓浓的亲情之爱包裹着,父母、舅舅、外婆、表弟、表妹、朋友、文友乃至市政领导等等,都用心地呵护着我这个轮椅男孩,可以让我忘记身体的疼痛、心灵孤寂和生活的不易,享受父母之爱的温馨与无私,感受自然的惬意与宁静,可以在公园里遐想,在文学作品里体味百味人生,感受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亲人之间的情谊,以及那些无私的帮助、关爱、倾诉与聆听。

白色世界里我是一个期盼着美好,追逐着阳光,向阳而生的有趣的灵魂,我坦然、自信,抛开世俗的眼光,追求心中的爱情。不再纠结命运的不公,身世的凄惨,而是坦然接受身体的残疾、曾经心爱的女孩的离去、同学的蔑视和亲朋的利用。即使有病痛、有残疾,正如《深夜构想》中所描述的,我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站起来,减少对家人的依赖,实现生活自理,不用拖累别人。

白色世界是作者想象的,也是真实的,令人最为感动的是在白色世界中,塑造两个令人无比感动、无比伟大的人物形象。

一个是十七岁就嫁到我家,低眉顺目、不敢大声说话,但是却无论如何都要支持残疾儿子上学;在明知儿子的病没有痊愈希望情况下,依然坚持给儿子治病;每个夜深人静夜晚都要给瘫痪儿子翻身,默默承受生活中一切苦难,乃至健全人世俗的偏见的母亲。另外一个人,则是背送、陪读两个残疾孩子上学的父亲,虽已年过五旬,却还要抱着两个残疾儿子出门、上车、下车,照料两个儿子的生活起居。人生的不幸排着队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父亲为了能够更好地照料两个残疾的儿子,每天晨跑五公里锻炼身体,努力让自己保持更旺盛的精力和更强健的体魄,以支撑起这个有着两个残疾男孩的家庭。

在作者的纯白世界中,爱是最耀眼的底色,这里的爱不仅是慈爱、善良、勇毅、强大的父母之爱,更有亲朋和社会人士的关爱。正如作者在获奖感言中说的“我感谢那么多美好的瞬间,一帧帧安静地驻留在我的心底,让我永远感恩着这个世间的一切”。

在柳客行的青白世界中,青色世界和白色世界是和解的,不是对立的;是和谐的,不是对抗的。纯洁、美好、善良的白色世界中那种向上而积极的色调,浸染了孤寂、病痛、无奈的青色世界的阴郁,形成了散文《青白石阶》乐观、向上、清雅、超群的感情基调。愿作者“以羸弱的身体守望文学理想”,在文学的青白世界里,不断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

作者简介:火东霞,宁夏师范大学教师,副教授。

文章推荐:任淑媛老师(宁夏大学)

图文编辑:冶明花(宁夏大学)

责任校对:刘深(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