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情谊与成长救赎——评和晓梅短篇小说《花楼》
李亚萍
《花楼》以“我”与拉姆金的少女情谊为主线,讲述了两个女孩在青春期的相互陪伴与内心纠葛。拉姆金,是一个来自泸沽湖畔摩梭家庭的女孩,拥有着属于自己的花楼,这不仅是她成年的象征,更是她情感世界的寄托。而“我”,一个刚从外地搬回丽江古城、面临着融入新环境挑战的一个女孩。拉姆金的到来为“我”这个在丽江古城中备受排挤的“外人”带来了友谊的温暖。她们之间的情谊,如同泸沽湖畔的花楼一般,美丽而神秘,成为彼此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拉姆金的日益美丽与性感,以及她在社交圈中的崛起,“我”内心的嫉妒与功利心开始萌芽,最终导致了友谊的破裂。
作品通过“我”的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女性情谊中复杂而微妙的一面。她们共同经历了成长的困惑、社交的挑战,以及面对成人世界时的忐忑与不安。拉姆金的勇敢、独立与善良,与“我”的敏感、内向与焦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正是这种差异,让她们的情谊更加深厚而复杂。她们相互依偎,共同抵抗来自成长的攻击,但同时,也因为人性的幽暗与嫉妒,让这份情谊充满了裂痕与伤痛。女性之间的友谊,往往既包含着相互扶持与理解的温情,又暗藏着因比较与竞争而产生的嫉妒与疏离。这种复杂性的根源,在于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往往与他人的评价紧密相连,特别是在面对同性中的佼佼者时,嫉妒与憎恨便如暗流般涌动。和晓梅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并呈现了这种情感纠葛的微妙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女性情谊中的爱与痛。
《花楼》不仅是一部关于女性情谊的小说,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幽暗面的作品。作品通过拉姆金遭遇嫉妒、背叛和暴力的情节,展现了人性中最不堪的一面——面对美的事物和人时,人们往往暴露出嫉妒、憎恨甚至残暴的本性。拉姆金的美丽与善良,成为了她遭受攻击的根源,而“我”在享受拉姆金友情的同时,也带着难言的嫉妒心和功利心加入了妒忌者和流言散布者的行列。这种人性的阴暗面,不仅体现在女性之间,也体现在男性对于女性之美的觊觎与残暴上。
作品通过回溯性的叙事方式,让“我”在意识到人性中的缺陷后,无数次回忆拉姆金和她的花楼。花楼,作为拉姆金美丽与纯真的象征,在“我”的记忆中经历了从崭新到破败再到重新装饰的过程,这一过程恰似“我”与拉姆金友谊的起落变迁。花楼的变迁,不仅象征着拉姆金命运的起伏,更隐喻着人性中善与恶、美与丑的交织与斗争。
小说深刻地内省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尤其是女性在面对美的品性与美的身体时,所呈现出的嫉妒与憎恨。拉姆金的善良与美丽,成为了“我”内心嫉妒的源泉,而“我”在权衡社交得失时,更是无意间将拉姆金置于险境,这一过失成为了“我”心中难以释怀的重负。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勇敢地面对并吐露了这一幽暗隐秘的内心,展现了女性在面对自我时的坦诚与勇气。
《花楼》不仅仅是一篇关于女性情谊的小说,它更是一篇关于成长与救赎的深刻寓言。小说中的“我”,在回望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人性中的缺陷与不堪,开始反思自己对拉姆金的背叛与嫉妒。这种反思是潜意识的,它隐藏在世俗烟火的层面之下,遮遮掩掩,却又真实而深刻。
尽管《花楼》揭示了人性中的幽暗面,但作品并未止步于此。相反,它通过“我”对友谊的背叛、对美的嫉妒以及对加入更有影响力社交圈子的势利的反思,展现了现代认知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作品中的“我”,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阴暗与不堪,开始正视并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反思,不仅是对过去错误的忏悔与救赎,更是对未来成长的警醒与启迪。
作品通过“我”的视角,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真正的成长,是从内心开始的。对于女性主体性来说,认识自己不仅仅以男性世界作为参照,更需要潜入女性自身的幽暗地带,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只有懂得美、欣赏美,并努力成为美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成长与蜕变。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对过去错误的修正上,更体现在对未来生活的积极态度与行动上。
在《花楼》中,和晓梅不仅展现了女性情谊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幽暗面,还通过现代性的视角对女性成长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作品通过“我”与拉姆金的故事,反映了现代女性在追求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一方面,女性需要在同性之间建立深厚的情谊以抵御男权社会的欺压与不公;另一方面,女性又往往因比较与竞争而产生嫉妒与疏离,从而阻碍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同时,《花楼》也揭示了现代性对于女性成长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女性面临着更加多元与复杂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选择,既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自由,也带来了更多的困惑与挑战。作品通过“我”对友谊的背叛与救赎的过程,展现了现代女性在追求自我成长与价值实现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勇气与智慧。进一步而言,《花楼》中的女性情谊与现代性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女性情谊既是现代性背景下女性寻求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变革又深刻地影响着女性情谊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审视《花楼》中的女性情谊时,我们不能忽视现代性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综上所述,《花楼》是一篇关于女性情谊、成长与救赎的深刻小说。它以细腻的语言、深刻的心理剖析和富有诗意的叙事风格,展现了女性在面对自我与情感时的复杂与挣扎。小说通过对拉姆金与“我”之间情谊的描绘,探讨了人性中的幽暗与光明、背叛与救赎等主题,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勇于面对自我的人生态度。同时,小说也巧妙地融入了东方地域文化的元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学世界。和晓梅以她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女性成长的艰辛与美好,也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救赎。
作者简介:李亚萍,女,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文章推荐:任淑媛老师(宁夏大学)
图文编辑:冶明花(宁夏大学)
责任校对:刘深(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