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 女性与女性主义——浅析和钟华及其著作《纳西女性文化》 发布日期:2024-12-16   点击数:545  

 女性与女性主义——浅析和钟华及其著作《纳西女性文化》

和晓玲

《纳西女性文化》是一本深刻而富有见解的新时期纳西女性写作本民族女性与女性文化的专著,该书彻底而全面地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纳西族女性进行了富有创新的研究。这本书对纳西乃至全社会女性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是女性文学的先锋之作,也是女性觉醒的代表之作。纵观全书,《纳西女性文化》包含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说,这是一部女性文学,之所以要下此论断,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女性文学是指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意识、性别特征和生活经历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通常具有自觉的女性立场,关注女性的社会文化处境,其核心在于其创作者和主题的特定性:它必须由女性作家创作;其内容通常涉及女性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反映女性的独特视角和经验。《纳西女性文化》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该著述从纳西族女性文化视角入手,先对纳西族女性所处的文化环境进行论述,并对纳西女性在纳西族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形成背景进行简介,由此而展开对纳西女性丰富而有层次的论述。书中女性的故事都是建立在纳西文化丰沃的土壤之上,就是这片沃土,造就了纳西女性勇敢顽强、坚守初心,做事不张扬、直率豪爽,注重内在美的高贵品质,也正是这样的品质,成就了这本书,成就了这本书里讲述的纳西女性本身。比如,书稿中讲述了多位女性的人生故事,她们虽然生而为女性,从小就被教导为家人付出、牺牲个人幸福,但同时,她们独立而坚强,勇敢而执着,用自己的爱和勇气,撑起了全家。纳西女性的故事感天动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是一部女性文学。

其次,该书洋溢着女性主义的风采。作者对纳西女性多层次、多视角、多广度和深度的讲述,让人们对纳西女性有了更深入和真切的认识。纳西女性自古便被打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的标签。顾彼德曾在他的著作《被遗忘的王国》中,这样描写纳西妇女:她们高大结实,胸宽大,臂力强。她们自信、果断、勇敢,她们是当家人 ,是家庭繁荣的唯一基础。纳西妇女的健康勤劳、善于当家,给这个当时旅居丽江的老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他说:娶个潘金妹(纳西姑娘)就获得了人生保险,余生可以过安闲懒散的日子了。洛克在他的著作中有过这样的论述:在这个小小的纳西人社会里,妇女在理论上受鄙视,可是在实际上她们受人尊敬。男子享有特权,但是他们软弱,在经济生活中无足轻重。即使在体格上,他们也很少比得上他们结实的配偶。年轻时他们依赖母亲和姐妹,把时间花费在野餐、赌博和调情上。年老时他们待在家里,照料小孩,与老朋友闲聊。要是妻子停止找钱的话,他们会像雄蜂一样很快饿死。当然,这样的论述显然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看到了纳西族社会的矛盾:即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压制妇女,可另一方面,又不歧视妇女,反而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妇女,尊女崇母的思想在纳西族社会中普遍存在,妇女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和钟华的《纳西女性文化》正是创作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虽然教育资源极大地偏向男性,但即便就在解放前,纳西女性也有一定的受教育机会,虽然极少的纳西女性进入学堂,但她们勤奋好学,她们在学堂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纳西女性在社会中成功地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作为母亲,她们温柔可人,是孩子们的依靠,作为妻子,她们贤淑顾家,是男子们的靠山,作为女儿,她们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的所依,作为职业女性,她们坚定奋发,在各自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纳西女性的社会价值正是通过她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她们所带去的贡献和影响而得以实现,正是因为女性教育的实现、女性生活的反映以及女性价值的呈现,使纳西族女性的意识觉醒,造就了一批优秀而闪耀的妇女之星。女性教育、女性生活和价值的实现是定义女性主义的三个必要元素,该书中,纳西族妇女的成就离不开这三点,她们受过一定的教育,在女性生活中成功扮演了各种角色,她们通过艰难曲折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这本穿越了时空,讲述了几代纳西女人命运和人生故事的书充溢着女性主义的风采。

第三,该书中的几代女性,穿越了时空,在作者的笔下进行了对话,体现了女性发展的力量美。女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力量之一。没有女性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女性发展”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伴随着国内关于人的发展研究的兴起,西方女性思潮的传入和社会转型中日益凸显的女性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女性发展,女性发展研究成为妇女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视角. 女性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尤其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下,促进女性发展,提高女性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本书作者和钟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妇女研究,她是新时期中国妇女研究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在民族人类学和社会学重建中首位从事女性研究的少数民族学者,其对纳西女性的长期深入研究硕果累累,《纳西女性文化》是这些成果中最闪亮的一颗。和钟华以女性的第一视觉来讲述多代纳西女人的故事,诚如作者自己所言,这是一本搁置了20多年的书,作者的写作80%完成于20年前,其余部分于近期完成,增补了21世纪今日纳西女之群英貌,故此完成了纳西女性从开天辟地衬红褒白命女神到现代奋斗于各个战线职业女性的发展历程的讲述。由此,书稿中的纳西族妇女穿越了时空,形成一个闭环,完成了发展对话,固化了纳西女性的形象,为新一代纳西女性的成长提供了范式。

第四,负重包容,至柔而刚的母性文化的体验式讲述。 女性主义理论家认为,母性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课题。作为一位纳西族女性作家,和钟华进入只有纳西人和纳西女性才能够进入的情感领域。因此,她十分关注这些生活成长于边疆民族地区的一群人,尤其关注纳西族妇女的问题。她以“我者”的身份,对话纳西族妇女,讲述她们的故事,倾听她们的心声,用心为她们书写历史。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母性”也是她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纳西女性文化》,说白了就是母性文化,是勤劳干练、自立自强、重情重义、任劳任怨、忍辱负重,讲求包容性、吸纳性与多元性的纳西族母性文化的张扬,结合纳西族母性观的基本含义以及妇女主义思想,本书稿包含了母性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保护并养育孩子,传承纳西文化以及热爱团结周围的一切人群。该书稿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论述,如第二章,在论及纳西神话传说中的女人时,提出,“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种的繁衍”的延续种族的神圣使命”,对纳西族女性的母性观寻了源;再在第三章,史籍中的纳西女人一章中说到,纳西女人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使者,“凡相仇杀,两家妇女和解乃罢”,作者通过对神话和史籍的文本分析,阐述该书中“妇女主义的母性”这一主题。该书中,作者对解放前纳西妇女的困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还原,生活的艰辛、社会的不公正对待、婚姻的困扰以及纳西族社会对女性的固化,女性的生活环境与今日相比要艰难得多,但尽管如此,纳西族女性很少有因为生活艰难困顿而遗弃自己的孩子的,无论怎样,她们仍是孩子的母亲,她们尽心尽力地养育孩子,她们还把苦中那一丝丝对孩子的爱燃烧得淋漓尽致。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因为那些书写母爱的情节而泪目。可以说,纳西女性文化就是一部纳西母性文化,是纳西女人母爱的泣血吟唱。关于这一点,和钟华的女儿杨劲松也在该书的首发仪式上说:“她(和钟华)是一个学者,一个作者,但在我的眼中,她只是一个妈妈,我的妈妈”,感人至深。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该作品也具备一切女性文学的优点,如细腻婉约的语言,典雅温醇的写作风格,关注女性意识等,但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该书为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开创了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研究的先河,为后来的研究开疆拓土,《纳西女性文化》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和晓玲,女,云南丽江人,纳西族,供职于云南人民出版社,编审。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编辑了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图书多部,有丰富的编辑经验。策划编辑出版一系列较有影响力的图书,擅长策划编辑大型出版项目。笔耕不辍,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及评论文章多篇。

 

文章推荐:任淑媛老师(宁夏大学)

图文编辑:吉一宁(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