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达斡尔语散体文学搜集整理述论 发布日期:2024-09-15   点击数:526  

吴刚|达斡尔语散体文学搜集整理述论

摘 要:达斡尔语散体文学包含神话、传说、故事,达斡尔语统称为ulgir“乌勒格日”,国内外学者多有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对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等话语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形成多部成果。达斡尔语散体文学作品在研究达斡尔族文学、达斡尔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达斡尔族;达斡尔语;散体文学

 

达斡尔语文学从散韵角度,可分为达斡尔语散体文学和达斡尔语韵体文学。达斡尔语散体文学包含神话、传说、故事,达斡尔语统称为ulgir“乌勒格日”。达斡尔语韵体文学包含英雄史诗、乌钦(uqun)、民歌(jandaal)、谚语(oyin usuwu)、谜语(taoli kaqbei)。目前,学界对达斡尔语韵体文学关注比较多,对达斡尔语散体文学关注不足,还未见有专门文章探究达斡尔语散体文学的搜集整理情况。

1.外国语言学家较早关注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等话语材料。

1889—1891年,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到墨尔根(今嫩江县)、齐齐哈尔等地进行索伦语和达斡尔语调研,撰写了《索伦语和达斡尔语范例》,“(俄)伊万诺夫斯基著,俄文版,1894年在圣彼得堡出版。根据作者实地调查材料所写。内容包括引论、范例、词汇集、俄文索引和附录。‘范例’收入达斡尔语成语、句子以及用满文字母拼写的达斡尔语话语材料。”

1927年,阿尔泰语言学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鲍培在蒙古乌兰巴托搜集到达斡尔语材料。鲍培以这些达斡尔语材料为基础,撰写成研究著作《达斡尔方言》。这部著作有12篇话语材料,每页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话语材料音标,下部分是话语材料俄译文。前8篇是韵文材料,其中第8篇是达斡尔族英雄史诗《阿勒坦嘎乐布尔特》,开篇部分是散体,其余都是韵文。后4篇是散体,其中,最后一篇是比较长的民间故事。

1949年之前,匈牙利学者李盖提在新疆调查时,记录了达斡尔族民间故事,并在匈牙利蒙古学的学术刊物(英文)上发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有该刊物。由于这部分达斡尔族民间故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新疆地区采录到的,弥足珍贵。

1961年,E·马丁著《达斡尔蒙古语语法、成篇材料和词汇方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1961年出版。该书是根据发音合作人彼得·鄂嫩(Peter Onon)所提供的语言资料编著而成。”包括长篇语料4篇。

1986年,苏联学者Б.Х.托达叶娃著《达斡尔语》,“莫斯科1986年出版,俄文版。”该书是根据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工作期间收集的达斡尔语材料撰写而成,其中包括14篇故事、歌谣。

2.中国达斡尔语研究学者关注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等话语材料。

20世纪20年代起,达斡尔族学者开始关注达斡尔文字问题。为研究达斡尔文字,达斡尔族学者采集整理达斡尔话语材料。

1920年,郭道甫用拉丁字母创制达斡尔文,部分达斡尔文人用该文字记录口头文学。20世纪30年代,沃文德创制了达斡尔文字方案。据说,沃文德学生嘎尔迪回到家乡哈雅屯,用该文字记录较多材料。1928年,德古来用拉丁字母创制达斡尔文,编写了《达斡尔文字课本》,并在日本东京石印成册后带回国内讲授,到齐齐哈尔市讷河县进行教学。上述这些文字应用到记录达斡尔口头文学上。

1947年,新疆伊犁成立了锡伯索伦文化促进会,教授锡伯文、达斡尔文。据恩和巴图先生介绍,当年编写了4册《达呼尔语文》(油印本),龙吉图曾于2000年送给他1册,其中,载入《十二属相》《一年四季》等口头文学作品。这是用满文拼写达斡尔语记录的达斡尔族口头文学作品。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深入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达斡尔族聚居地,结合语言调查,记录了达斡尔族口头文学。1957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了达斡尔语文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与领导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三地达斡尔文的推行和有关工作。同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其中《达斡尔文读本》有33篇课文,包括《比力气》《七个聋子》等多篇民间故事,还载入成语和谜语等;《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由“达斡尔语言调查队搜集,乌兰巴图整理,白生财绘图,达斡尔语文工作委员会编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该书以斯拉夫字母拼写达斡尔语,共收有18篇达斡尔族民间故事。

1983年,那木斯来、哈斯鄂尔敦出版蒙古文版的《达斡尔语与蒙古语比较》。该著作收录多篇达斡尔语故事、童谣等话语材料。

1985年,恩和巴图《达斡尔语话语材料》是1980年由恩和巴图等人到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对达斡尔语音、语法、词汇进行调查,收集了达斡尔话语材料后出版的著作之一。其中包含成篇的材料翻译5篇,故事和传说14篇,每篇材料均用国际音标记录,每个词下面都附有蒙古文对应词,并译成汉语。

1985年,孙竹《达斡尔语概要——兼谈达斡尔语与蒙古语的某些异同》一文,被收入作者的《蒙古语文集》中。该论著收有故事《兄弟俩》、童话《哥哥、哥哥,哪去了》、歌谣《兔子的歌》等标音资料。这是用国际音标记录的。

1988年,敖拉·额尔很巴雅尔、莫尔丁·恩和巴图《达斡尔语读本》编辑整理了达斡尔族民间文学作品,其中,包含民间故事和童谣20篇。这是用达斡尔语记音符号编写记录的。

2004年,乌珠尔《达斡尔语概论》选录了12篇达斡尔民间故事、童话,具体有《兄弟俩》《坏朋友》《耳朵与眼睛》《老人与狮子》《骄横不得》《饿狼》《过分谦虚的黄公》《守株待兔》《两个孩子的辩论》《螳螂捕蛇》《忙则寒》《老太婆的迷信》等。这是用标音字母记录的。

上述中外语言学家以各种文字及字母的形式记录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目的是为学界提供研究达斡尔语所用的话语材料,与此同时,也为达斡尔语散体文学研究留下了宝贵资料。

20世纪50年代开始,达斡尔族学者开始搜集翻译整理达斡尔族民间故事,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是进入兴盛阶段。至今主要出版了以下7部民间故事集:孟志东编《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选》、呼思乐和雪鹰编《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集》、赛音塔娜编《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选》、娜日斯采录整理《达斡尔民间故事百篇》、苏勇采录翻译整理《达斡尔族神话故事》、乔志成编《中国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集》、何文钧和吴钢锁主编《达斡尔族民间故事》。此外,郭白玲搜集整理新疆达斡尔族民间故事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疆卷》,共收录达斡尔族民间故事500余篇。这些民间故事是用达斡尔语讲述的。研究人员为了让各民族了解达斡尔族民间故事,接受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采录者用汉文翻译整理,花了很大力气。但遗憾的是,大部分达斡尔语民间故事的原貌没有留存下来。据笔者了解,早期的录音磁带和原始记录稿已经很难找到,大量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无法窥探原貌。

进入21世纪,有识之士为传承达斡尔语作出各种努力,包括记录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

2010年,苏都热·图木热编译《达斡尔民间故事》,是达斡尔人胡格金台用满语文记录整理的达斡尔故事。故事记录清初达斡尔人抗击沙俄的历史实事。胡格金台在手稿的序言中写道:“达斡尔族人挺身而起,直接对抗的勇敢行动更是轰轰烈烈,他们又自动加入清朝廷的讨伐行列中,冲锋陷阵,表现卓越,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迹,但这些事迹,大多是因地居边陲遥远,又缺乏文字的记载,流传不易,纯赖口头流传,供作后人茶余酒后,或者闲时谈论资料而已。达斡尔人虽然有的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在清朝时期,大多数人从小读满文,故以满文书写,无不家喻户晓,兹择达斡尔故事十七则,流传于后代。”这17篇故事依次为:《巴图在战乱中遇到阿伦》《在为公劳动中相互称兄妹》《巴图、阿伦结为夫妻》《离别新娘子参军出征》《运用策略与计谋报了仇》《双喜临门》《勇敢征服敌人英雄声誉传开》《开荒种地备足军粮》《阿伦借瑷珲发生麻疹之际离开了瑷珲》《好心变成仇人》《娘儿俩在恶劣的环境被迫逃离住地》《回忆旧事同时遇上新事》《为儿子死心去参军而离开了瑷珲》《征战取胜后请假前去探寻母亲》《遇见姥爷同时又遇见了父亲》《一封信中了解了细情》《全家团圆同时又增添了新媳妇》。2000年,苏都热·图木热将满文达斡尔故事翻译成达斡尔语,用达斡尔语记音符号记录下来,他在译者序中说:“我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感到这是一个教育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可是用满文编写的不仅是现在看懂的人在我族没有几个人,而且今后更没有人学满文,这就更没有人看懂。如果不及时抢救自然被人遗弃掉。故我于2000年以满文译写成达斡尔语故事手抄本复印数十本发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以便传承给后代。”苏都热·图木热所做的工作,也是在传承达斡尔语民间故事。

2013年,莫德尔图创编《战罗刹与奇三告状》。这部书由《战罗刹》和《奇三告状》两部作品组成。《战罗刹》反映达斡尔人抗击沙俄入侵的故事。主要包括开头语、黑龙江上游是我们的原住地、我们独立自主的14年自卫战争、雅克萨城的三次争夺战、惨绝人寰的海兰泡大屠杀、骇人听闻的六十四屯大惨案、瑷珲城失陷的七部分。《奇三告状》讲述清代副总管奇三和佐领孟库霍图林嘎两位达斡尔族人,冒死拦驾告御状,为民请命的故事。《奇三告状》主要包括赴热河拦驾告御状、胜诉也被发配伊犁两部分。《战罗刹》和《奇三告状》两部作品的材料来源比较丰富,既有民间说唱也有书面资料,莫德尔图在亲自考察的材料基础上,经过编排之后进行艺术加工,由他本人说唱。由于莫德尔图只懂汉文,不会拼音,就用汉字拼达斡尔语,有些地方还用了只有他自己能懂的符号,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两部长篇作品,并制成录音带。录音带传至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呼和浩特、黑龙江、新疆等地。后来,经过那顺达来、敖登挂记音整理,巴图宝音汉语翻译后出版。由此可见,莫德尔图为传播达斡尔语民间故事所做的贡献,体现其对达斡尔族母语文化的热爱。他说:“母语评书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语言文化的荟萃。在吸纳先人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力主创新立意高下,又下功夫把已经丢掉的达斡尔语言尽量捡回来,让古老语言笔下生辉,以求内涵丰厚,形象逼真,言简意赅,栩栩如生。”莫德尔图之所以能创编并说唱《战罗刹》和《奇三告状》,最重要的是时代的因素。历史发展到21世纪,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发展带来了危机。一个没有文字的人口较少民族,如何传播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莫德尔图正是为回答这些问题而完成了创编与说唱过程。

21世纪以后,网络上出现一些达斡尔语民间故事,如,《早晨黎明前太阳出来和到的》《达斡尔人发现泉水的故事》《仙女》《哥哥去哪里》《爱吹牛的皇帝》《狐狸和它的老鼠姑娘》《奥勒格乌日勒——打猎的故事》《三个傻儿子》《乌卡铁嘴粘油》《谁有能耐》《买熨斗》《小白兔捕鱼》《狗为什么恨猫》等。有些人在网络发表原创达斡尔语民间故事,如,《古斯克叔叔捕鱼有绝招》《祖墓地的神话故事》等。此外,齐齐哈尔市达斡尔地区中小学的校本教材里也有达斡尔语民间故事,如,《拔苗助长》《谁能耐》《老鼠》《爷爷喝酒》《两小儿辩日》《卖苞米》等篇目。

2021年,乌仁陶格斯搜集整理译注《达斡尔语民间故事文本及译注》。该书主要由达斡尔语民间故事的拉丁标注、达斡尔语民间故事的蒙古文翻译和达斡尔语词汇的蒙古文注释三大部分组成。该成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蒙古语族诸民族民间故事类型分析与数字化研究”的子课题“达斡尔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著作者于2017年7月至9月、2018年8月至10月,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阿尔拉镇的拉力浅村、奎力浅村、喀牙都尔本村、开花浅村,腾克镇的昆布尔太村、特莫呼珠村、怪勒村,西瓦尔图镇的大库木尔村,登特科镇,库如奇乡,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等地进行田野调查,搜集达斡尔族民间故事,并对两次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198篇故事进行整理、译注。该书把达斡尔语民间故事分为5类,即动物故事、神话故事、生活故事、幽默故事、程式化故事。动物故事篇目有《喜鹊、老鼠、狐狸》《驴和狼的故事》等17篇,其中,异文故事比较多,《好心有好报》异文有8篇,《猎人与狐狸》异文有2篇,《人和猫的故事》异文有2篇。神话故事篇目有《萨吉罕老人的故事》《达斡尔人不养白色的狗的原因》《北斗七星的故事》《养鸡不超三年的原因》《门神的来历》《红马山的来历》《杜鹃花的来历》《五大连池的故事》《虎山和龙山的来历》等11篇,其中,《口琴的来历》异文有2篇。生活故事比较多,有《魔鬼老妪》《狼妈妈》《恶赌鬼》《非凡小子当官》《除鬼的故事》《被感化的媳妇》《猴小子》《遇见鱼皇》《德莫日根当将军》《恶婆婆》等145篇,其中,异文故事也比较多,《白萝卜、水萝卜、黄萝卜》异文3篇,《盗取蟒古思的金银骨》异文5篇,《狼婿》异文4篇,《不再活埋六十岁以上老人》异文6篇,《游仙界》异文4篇。幽默故事有《去县衙的故事》《聪明小子》《不信佛的人所做的事》《贪吃者的故事》《吝啬的人》《有猪蹄的妻子》《祸首》等21篇,其中,《聪明的媳妇和愚笨的媳妇》异文2篇,《一碗亚麻籽》异文有4篇。程式化故事有10篇,其中《老鼠、老鼠》异文有8篇,《谁厉害》异文2篇。上述乌仁陶格斯搜集整理译注的198篇故事,为保留达斡尔语民间故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学界首次对达斡尔语散体文学进行搜集整理译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上述材料不够详实丰富,有待今后进一步整理补录。总之,达斡尔语散体文学作品为达斡尔族文学及其语言研究留下了宝贵资料。

达斡尔语散体文学为研究达斡尔族文学奠定了重要的材料基础。达斡尔语散体文学资料能够深入分析阐释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的来源与发展。达斡尔族民间故事有一部分来源于其他民族,如,《相思的鸿雁》《大萝卜、胡萝卜、水萝卜》《卖香屁》等故事从汉族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大灰狼的故事》《卖屁屁香》中找到来源。探究汉族题材达斡尔语故事,能从深层语言结构分析达斡尔人接受汉族故事后的审美变化。此外,达斡尔族与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周边民族密不可分,存在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关系,其神话、传说、故事也多有互相影响和渗透。使用达斡尔语散体文学资料,还可进一步挖掘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的语言特色。达斡尔族从事渔业生产,将鱼分成多种类型,达斡尔语名称繁多。达斡尔族关于马的称谓也是丰富多样,仅从毛色上就有若干称呼。这些内容在达斡尔语神话、传说、故事中都有反映,充分反映了达斡尔语散体文学的语言特色。

达斡尔语散体文学为研究达斡尔语提供了重要资料。据了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已出版20余本,通过原文行、标注行、翻译行三行对照形式,对少数民族传统口传故事进行了语法标注。燕海雄认为:“以前的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缺乏文本性质的资源,很少有长篇语料型的资源问世,特别是缺乏语法标注文本的熟语料资源。这是目前语言资源研究的重大空白点,阻碍了语言研究的深化,也阻碍了语言类型学、历史语言学、区域语言学、接触语言学等资源依赖型学科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族语言研究呼唤一种跨语言、跨方言的开放性语法标注文本研究,这不仅能解决真实文本语料匮乏的现状,而且能推进中国语言学在深度上的发展,在学术研究、教学应用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面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本语料的类型主要是传统口传故事等散体民间文学作品,但不包括韵文类的诗歌、民歌、唱本等。这说明达斡尔语散体文学即神话、传说、故事,在语言学研究、在语法标注文本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达斡尔语散体文学具有突出的文学及语言研究价值,因此,更应珍惜这些达斡尔语材料。百年来,学界用各种文字或字母记录达斡尔语话语材料,留下珍贵的资料。但是,与达斡尔语韵体文学资料相比,达斡尔语散体文学资料搜集整理还不系统。今后需要进一步搜集整理达斡尔语散体文学作品,对达斡尔族民间故事家进行普查,利用影像设备进行采录并进行数字化建档,用达斡尔语记音符号、汉字记录整理译注达斡尔族民间故事家的作品。总之,力求留下更多的达斡尔语散体文学作品,为达斡尔族文学及其语言研究留下宝贵资料。

作者简介:吴刚(1973-),男(达斡尔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从略,请见原刊。

文章来源:《满语研究》2023年第2期

文章推荐:李鹤 

文章编辑:阿余尔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