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晓英 段天泽|民族文学形象的“他者言说”和“自我回塑”——以中国当代民族小说英语世界译介为例 发布日期:2024-08-07   作者:鲍晓英 段天泽   点击数:453  

摘 要:本文以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当代民族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形象构建互动性等形象学相关理论,研究英语世界通过对当代民族小说形象“他者言说”构建的当代民族文学形象,探索中国民族文学形象“自我回塑”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世界通过媒体、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对当代民族文学形象进行“他者言说”,塑造出一个“具有无限魅力、少数民族文化与主体社会相异”“民族文学包含政治隐喻”和“民族文学书写具有世界文学特质”等的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形象, 形象构建的互动性表明中国可以从该形象返现英语世界、反思自我,找到民族文学形象“自我回塑”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文学;文学形象塑造;他者言说;自我回塑;文学译介

 引言

文学形象是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化中的整体形象,包括文学作品展现的社会形象、民众形象、文化形象、文学书写形象等。文学译介是塑造一构建,影响着源语文学在译入语中的传播和接受以及源语国家的形象。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世界译介了多部当代中国民族小说,并通过不同路径对民族文学形象进行“他者言说”,进而塑造着当代民族文学形象,该形象投射出英语世界对中国民族文学及中国的看法,其中不乏曲解和误解,这使得中国“自我回塑”民族文学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文学形象构建与回塑

形象是对某种文化现实的描述,在特定社会历史中逐渐形成、传播、强化和定型,形象不是“现实的复制品,而是按照注视者文化中的模式、程序而重组、重写”,是一种话语建构物。形象塑造具有互动性,形象有言说“他者”和“自我”的双重功能,通过形象可以促进“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的互识、互现和自身形象的构建。

文学形象塑造是一个由他者建构和自我塑造互动促成不断变化的过程,异国文学形象是形象塑造者对异国文学的“他者言说”,也是形象塑造者的自身投射,通过“他者言说”可以返现“他者”、审视“自我”,促进自身文学形象的“自我回塑”。

文学译介可以建构一国文学在译入语世界中的文学形象,译入语世界往往基于不同立场、认知和想象,通过报道、评论、评价等“他者言说”对源语国家文学进行接受、过滤和形象构建。该形象对目标语文化传播产生影响,使得译入语世界对翻译作品呈现的一国文学形象形成相似的、固定的认识、看法和印象。源语国家可以通过“他者言说”,返现形象塑造者,反思自我,促进本国文学形象的回塑和重构。译介中国文学是英语世界构建中国文学形象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译介当代民族文学是英语世界构建中国民族文学形象的渠道之一。

中国当代民族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

3.1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又称“少数民族文学”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英雄传奇、民歌情歌、小说诗歌、戏剧文学等诸多形式的文学瑰宝,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学传统是以作者为中心的,即“作者的少数民族身份是民族文学的前提”,随着时代和研究的发展,民族文学的边界不断扩展,以民族为主题的民族文学作者中心的惯性表述转换为“作品中心论”,即“一种‘以作品为中心、以民族为主题’的民族文学新定义”,也就是说,少数民族题材文学作品,无论作品的作者是否是少数民族都被认为属于民族文学。

当代民族文学始于新中国成立,建国后曾出现过一批优秀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如《阿诗玛》《嘎达梅林》等。许多作品以解放战争和民族生活为主题,代表作家有蒙古族玛拉沁夫、维吾尔族铁依甫江、回族胡奇、白族杨苏等;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也带来民族文学的复苏和繁荣,作家新人不断涌现,创作走向繁荣,民族文学作家观念也逐步更新。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也不断出现,最有影响力的包括《狼图腾》《额尔古纳河右岸》等。

3.2 当代民族小说的英译

国内当代民族小说译介主要在国家赞助下实现。建国后民族小说对外译介主要通过外文局所辖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和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实施,陆续推出二十多种当代民族小说英译本,主要为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题材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路》《起点》等。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版社发行的“熊猫丛书”收录了金受申的《北京的传说》、玛拉沁夫的《玛拉沁夫小说选》、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等民族小说英译本。新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对外译介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2004至2015年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翻译出版了当代民族文学作品21项,英译小说包括:钟晶晶的《第三个人》、鹰萨·罗布次仁的《西藏的孩子》、尼玛潘多的《紫青稞》、次仁罗布的《放生羊》、严英秀的《纸飞机》等;2009至2016年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出版的当代民族文学作品有44项,英译小说主要包括:阿来的《格萨尔王》、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彭学明的《娘》、何家弘的《性之罪》、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等。

由表1可知,英语世界翻译出版了7位作家的9部民族小说。虽然总体数量不多,然而《狼图腾》《尘埃落定》《远方有个女儿国》《额尔古纳河右岸》4部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 当代民族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他者言说”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代表作,是藏族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品,2000年阿来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姜戎的《狼图腾》是民族题材作品,2005年获第二届“九头鸟长篇小说奖”,2007年获美国曼氏亚洲文学奖,已经翻译为30种语言,2015年改编自《狼图腾》的同名电影全球上映;《远方有个女儿国》是英语世界馆藏量较多的当代民族小说;2008年迟子建凭《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尘埃落定》《狼图腾》和《额尔古纳河右岸》均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英语世界对这4部小说进行翻译,并通过媒体、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他者言说”塑造着中国民族文学形象。

英语世界翻译当代民族小说

 

4.1 媒体“言说”

《尘埃落定》英译本2002年出版后,立刻引发英语世界的关注,《纽约时报》《出版社周刊》《柯克斯书评》《书单》等重要报刊杂志对其进行报道和评论。其中,《纽约时报》评论道:小说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西藏统治部落的兴衰,阿来笔下的西藏不是中世纪喇嘛和佛教徒朝圣的圣地,而是一个封建农奴制下暴力统治之地,阿来从魔幻现实主义和寓言故事中找到独具特色的语言;《学校图书馆报》评论说:阿来将西藏的传奇、风光和历史融为一体,讲述了一个有民族特色的动人故事;《出版商周刊》在宣传这本书时说:尽管话题比较敏感,这本书1998年在中国出版,并成为畅销书;《柯克斯书评》评价说:藏族作家阿来抒情诗般叙述了一个野蛮又多彩的世界,是对走向现代性的西藏的扣人心弦的刻画;《新国际主义者》介绍道:小说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小说中对共产党悲天悯人的刻画以及其由中国官方出版的确让人有所怀疑;《书单》评价道:阿来对人性和命运的变化无常进行了思考,小说中那个貌似白痴实则智慧的故事讲述者如同泽西·克金斯基小说《富贵逼人来》中的昌西·加德纳,《当代小说》则将其类比为罗伯特·格雷夫斯笔下的克劳狄。

《狼图腾》英译本2008年出版,英语世界多家报刊杂志对其进行了评说,如《图书馆杂志》评价道:作者姜戎以敏锐的洞察力描绘蒙古族与狼的共处方式,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自然主义小说;《出版商周刊》宣传道:《狼图腾》包含了对生态保护的呼吁以及政治控诉,作者怀着敬畏之心描绘了大草原上的生活,让人联想到法利·莫厄特的《与狼共舞》;《柯克斯书评》评价说:小说描述了移民对草原造成生态破坏,细致地描绘了文化冲突;《纽约时报》以“野性的呼唤”为题评论道:《狼图腾》描绘了蒙古草原的浪漫荒凉,是仅次于《毛主席语录》的畅销书,作者有着鲁迅改造“国民性”的雄心壮志,几乎没有哪本描绘当今中国的书能与《狼图腾》相媲美;《企鹅出版社》介绍道:《狼图腾》是对已不复存在的少数民族土地及文化的美丽动人描绘,是对这个国家自身、历史及其人民的深刻洞察;《企鹅兰登书屋》评价道:《狼图腾》是批判生态的呐喊、反极权主义的寓言,对蒙古草原的亵渎和希望救赎是姜戎一生的激情,大量的读者已被这种狼性所吸引,并以此种方式看待整个世界。

《远方有个女儿国》英译本也引起英语世界部分报刊杂志的关注,如《柯克斯书评》评价道: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美丽而悲伤的经历,作者是一位国际知名中国作家;《出版商周刊》评论说:这部小说巧妙地将摩梭人原始自由生活与文化大革命的偏执进行对比,小说中的讽刺叙述营造了一种诙谐的气氛,作者对摩梭世界的描绘富有诗意。

《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获得《泰晤士报》《独立报》《卫报》等重要报刊的介绍和评论,如《泰晤士报》评价道:迟子建在讲故事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她的叙述者是一位在战争和现代社会侵蚀中顽强生存下来的少数民族英雄;《独立报》介绍道:这部关于游牧生活的魔幻小说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迟子建抒情地歌颂鄂温克人生活的自然美景,详实地描述了鄂温克族人苦难生活;《金融时报》这样评价:小说讲述了鄂温克族的传奇故事,充满寓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对鄂温克族恰如其分的致敬;《卫报》评论说:这部关于中国北方鄂温克游牧民族的史诗小说以迷人的视角审视了一种正在衰落的文化;《爱尔兰时报》评价道:迟子健的语言中融入她故乡自然意象,这让读者置身于鄂温克人那日益缩小的世界。

4.2 专业读者“言说”

专业读者是文学界、翻译界专业人士,他们是主流诗学和观点的建构者,他们对一国作品的评价、观点和态度直接影响普通读者的态度和观点,塑造着一国文学的形象。

有很多专业读者对《尘埃落定》进行评价,如《今日世界文学》评价道:小说是在巨大历史浪潮中消亡的少数民族部落政权的挽歌,透过小说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动荡年代下西藏独特少数民族群体;通过阿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其涉及人类生存状况这一突出主题,拓展并超越了中国文学。《近代中国》评价说:作者表达了一种植根于西藏的自豪感以及在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国家的少数民族身份感;夏威夷大学出版社的学术杂志《玛诺》评价道:小说使西方读者对西藏更加迷恋,小说描述的不是好莱坞电影中的西藏。那时西藏像古苏格兰高地又像念念不忘过去荣光的西西里岛,小说把佛教教义的争论、基督教传教士活动、复杂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式故事情节转换揉在一起。

《狼图腾》的专业读者评价很多,如《中国展望》评价道:《狼图腾》获得第一个亚洲文学奖,小说获得成功是因为其叙事力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中西读者的共鸣;《牛津期刊》评论说:小说建立在蒙古人和汉族人性格对比的二元对立之上,是一个延伸的政治隐喻,深刻表达了广大民众对尊重文化遗产、个人权利和环境完整性的追求;《亚洲研究协会》表示:《狼图腾》中对生态和中国民族性格进行了大量的哲学研究,提出中国的生存与繁盛需要培养冷酷残忍的“狼的精神”;《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评论道:《狼图腾》缺乏一个圆润的角色,姜戎的激进反儒家思想,揭示“中国意识的危机”。

《远方有个女儿国》有很多专业读者的评价,如金介甫认为,白桦揭露了极权主义的扭曲与平庸;《中国现代文学》评论道:白桦避免处理专制文化中固有的更深层、更具挑衅性的问题,但至少通过在困境边缘的徘徊,指向一级通往救赎之路;《东方经济和社会历史杂志》说道:白桦小说大胆、具有讽刺意味,摩梭人的生活被描绘为未受文革影响的和平乌托邦;《今日世界文学》发文表示:小说属于传统的伤痕文学,对官僚主义进行了隐晦批判,对中国文化弊病这一深层问题的探讨超越了政治范畴,使其成为通过文学研究文化及政治的理想材料;《中国研究书评》评论道: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摩梭文化的欣赏,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摩梭族的生活,并展现出他们的文化在主流汉族文化的更广阔背景中如何自处;《中国文学》认为:小说体现摩梭母系文化及价值观。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专业读者评论包括:小说语言质朴,有着显而易见的超自然基调,故事苦乐参半、催人泪下,但写得很精致,就当代中国文学而言,很难不推荐;小说通过哀叹最后一个鄂温克部落的衰落来警告外部世界带来的伤害,揭露了对大自然的剥削与由父权制统治逻辑引起的女性从属关系之间的联系,并强烈批评这种鲁莽、贪婪对自然的剥削,表达了他们对于过度发展对土著生态系统和少数民族文化生存的毁灭性影响的深切关注,呼吁消除导致一切形式压迫的统治逻辑

4.3 普通读者“言说”

普通读者的评价深受专业读者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译本的接受和文学形象。亚马逊(Amazon)和好读网(Goodreads)为英语世界图书销售网络平台,平台推荐和读者评论投射着译入语世界对作品的印象,构建着作品的形象。

《尘埃落定》在好读网是这样推荐的:这是一部可以拍成电影的二十世纪史诗,主要讲述西藏部落首领的奢靡生活和残暴统治。亚马逊推荐道:《尘埃落定》是一个政治寓言,是西藏一个残暴而又美丽浪漫的没落王国的动人挽歌,小说拨开萦绕西藏这片人人是虔诚佛教徒土地上的迷雾,让人们看到20世纪上半叶的西藏。好读网和亚马逊读者评论显示的读者评论点主要包括:读者几乎都关注西藏,如,“小说描绘的西藏像中世纪”,“读起来非常魔幻甚至颠覆人们对西藏的认知”等;许多评论是关于阿来的写作,如:“故事写得很美”,“与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有创意”,“达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和伊莎贝尔·阿连德作品那样写作水平”,“小说关注人类的理智与情感等具有普遍意义主题”,“故事情节非常缓慢”等。

对《狼图腾》好读网推荐道:《狼图腾》描绘了蒙古族濒临消失的文化,小说一半是历史史诗,一半是现代寓言,描述过快经济增长带来的危险。亚马逊推荐道:《狼图腾》是中国畅销书,获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销量达数百万册。亚马逊和好读网读者评论显示的读者评论主要包括:表达对内蒙古的喜爱,如:“恍如身临其境,感觉我们仿佛就住在那片内蒙古草原之上”等;有的读者关注小说主题内容,如:“我看到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地方和游牧文化”,“作者对中国人典型的性格弱点进行了痛苦而悲伤的描述”,“一部多层次的作品,有蒙古牧民的悲剧、狼的悲剧”,“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如何破坏这一切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很棒的书”;有读者评价小说的语言和风格,如:“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意象生动立体”“情节慢”“人物塑造平淡”等。

对《远方有个女儿国》好读网和亚马逊均向读者推荐道:作者通过两位主人公,讲述了性的压抑与自由、现代的残酷和性别角色的转换等主题。读者评论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我开始怀疑极权主义是否会抹杀文化”“共产主义国家之间是否存在文化差异”,“这本书的中国特色对我来说并没有真正体现”“阅读起来困难”等。

对《额尔古纳河右岸》,好读网和亚马逊分别向读者推荐道:小说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史诗,在这部充满爱和失落的史诗中,一位来自中国东北最后一个偏远鄂温克部落的妇女讲述她的家庭故事以及上世纪中国的历史。好读网和亚马逊读者评论显示读者主要评论包括:许多读者将小说与世界文学巨著《百年孤独》相比,如:“这让我想起了伟大的《百年孤独》”“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人称这本书为‘中国的《百年孤独》’”等;一些读者关注到小说的叙事和叙事节奏,如,“本书没有确切的情节,是一种谱系编年史,也是一种人类学叙事”“写作简单,语气平静,但它却牵动着你的心弦”“有许多壮丽的诗意时刻,写作总体低调”“除了有趣的历史,小说的风格也令人着迷,语言极其优美”“是对迷人自然的美丽描绘和对鄂温克文化的精彩探索”“把我带到一个我所知甚少的失落世界”等,“写得很漂亮,它获得中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另一部获奖小说《狼图腾》,这两本书都触动人类的心灵”“它确实让人得以一窥20世纪中国的生活”等。

当代民族文学形象的“自我回塑”

5.1 “他者言说”中的当代中国民族文学形象

英语世界通过“媒体言说”“专业读者言说”和“普通读者言说”对民族文学的主题、内容、创作等进行“他者言说”,构建了一个当代中国民族文学的“他者”形象,主要包括:

5.11 独特魅力的形象

英语世界媒体、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的介绍、报道、评论和评价等对民族文学形象的“他者言说”构建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有着独特魅力的形象,如,《尘埃落定》中西藏是“美丽”“动人”“传奇”“神秘”“令人迷恋”“像古苏格兰高地又像西西里岛”,是“喇嘛和佛教徒朝圣的圣地”等;《狼图腾》中的内蒙古草原“浪漫”“充满异国情调”“连狼群也生动而美好”;《远方有个女儿国》摩梭人的世界是令人向往的“乌托邦”;《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鄂温克人游牧生活“让人神往”,草原有着“壮丽的诗意”“迷人的自然美景”“精彩的鄂温克文化”等。

5.12 与社会主体相异的形象

英语世界“他者言说”中构建了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体相异的形象。在英语世界言说中,《尘埃落定》是“西藏走向现代性的扣人心弦的刻画”;《狼图腾》描述的是“移民对草原的破坏”,是“一场关于游牧民族优越性与成功但野蛮愚昧现代社会危险性的辩论”;《远方有个女儿国》中的摩梭人生活是“未受文革影响的乌托邦”,表达了“对摩梭文化的欣赏”,展现出“摩梭母系文化及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异”;《额尔古纳河右岸》“用哀叹最后一个鄂温克部落的衰落来警告外部世界带来的伤害”,“表达对于过度发展对土著生态系统和少数民族文化生存的毁灭性影响的深切关注”等。

5.13 包含政治隐喻的形象

英语世界的“他者言说”构建了中国民族文学包含政治隐喻的形象,而且言说中有很多带有不同偏见,如,《狼图腾》包含了对“生态保护的呼吁”,“小说提出中国的生存与繁盛需要培养冷酷的‘狼的精神’”;《远方有个女儿国》“对官僚主义进行了隐晦批判,成为通过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的理想材料”,“小说属于传统的伤痕文学,对摩梭的描绘又显示出与“寻根”文学的关系。

5.14 有着世界文学特质的形象

英语世界对少数民族文学形象的“他者言说”大部分关注的是民族文学的主题和内容,但也有部分言说关注到民族文学作品的叙事,文学性等文学特质,虽然有“写作很简单”“人物平淡”“缺乏深度”等批评之语,但对民族文学写作总体持肯定态度,很多从西方诗学传统角度,将民族文学类比世界文学作品来称赞民族小说,构建了一个民族文学书写有着世界文学特质的形象,如,《尘埃落定》中阿来从“魔幻现实主义找到独具特色的语言”,“达到加西亚·马尔克和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写作水平”,小说中那个“白痴”如同“泽西·克金斯基小说《富贵逼人来》中的昌西·加德纳或者是罗伯特·格雷夫斯笔下的克劳狄”,小说糅合“莎士比亚式故事情节转换”,“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有创意”;《狼图腾》叙事力强,让人联想到法利·莫厄特的《与狼共舞》,《纽约时报》以美国经典小说《野性的呼唤》为题对其进行评论;许多读者将《额尔古纳河右岸》类比为《百年孤独》等。

5.2 民族文学形象的“自我回塑”路径

形象是一个由“自我”和“他者”构建互动促成不断变化的过程,从“他者”的角度可以审视“自我”,促进自身形象的重构和回塑。文学翻译和形象塑造的互动性使得译入语世界可以对翻译作品文学形象进行“他者言说”重构源语文学形象,源语可以根据其构建的源语文学形象返现译入语世界反思自我回塑自己的文学形象。“2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是其本身,而是一幅取决于阐释者及其阐释的形象”,英语世界对当代民族文学形象“他者言说”阐释并构建了当代中国民族文学的他者形象,通过该形象可以了解英语世界,审视中国民族文学,从理论层面反思,从实践层面调适,对民族文学形象进行回塑。

通过译介民族小说实现民族文学形象回塑的路径包括:第一,创作主题和内容上,首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异域风光、民俗风情、民族文化,从英语世界对民族文学形象“他者言说”可以看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广大读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应该鼓励民族小说创作,繁荣民族文学;其次,中国民族小说的创作应紧跟时代,向世界智慧地讲述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故事,以往很多书写艰苦年代的少数民族历史,这一书写不经意中契合并强化了英语世界的想象,未来民族文学小说在书写历史的同时应更多以新世纪快速发展的中国为时代背景,书写兼具普适性和民族特色的当代少数民族“人的故事”“生活的故事”“发展的故事”等,这样有助于推动当代民族文学的发展,塑造少数民族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形象,少数民族安居乐业的形象,少数民族勤劳向上等形象,更多地让国外读者感受少数民族与当代中国共时的当代性,塑造全新民族文学形象。第二,在创作手法上寻求共通的世界性。民族文学形象的“他者言说”中有很多将民族文学作品类比西方优秀世界文学作品,可以看出,西方文学诗学仍是评价一国文学作品的主要标准,西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场域中仍占据主导和中心位置,因此,未来中国民族小说创作中仍须研究西方文学的文学性、现代性之所在,寻求共通的世界性,这样有助于建构既有中国本土经验又符合世界文学潮流的中国民族文学形象,将当代民族文学的“走出去”悄然转化为“走回来”重塑自我,提升当代文学的审美特质,让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助益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第三,精心选择民族小说进行主动译介。要“回塑”民族文学形象,还须对民族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海外的意识形态、诗学观念、受众阅读心理审美观念和图书市场等进行全方位调查和研究,对民族文学作品进行全面地梳理和研究,然后从中精选出民族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努力促使其进入译入语世界被阅读、报道、评论、研究等,只有这样中国当代民族文学作品才可能成为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被传播与被接受范围超出其所属文学和语言范围,进入到世界语境流通,在超越本土文化的范围内流传,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为“回塑”民族文学形象做贡献。

结束语

世界范围内文化霸权依然存在,世界文学流通领域一半翻译作品译自于英语,英语在世界翻译文学领域仍然占据主导位置。如何消弭当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中的不平等现象并努力将之转化为进行自我完善的动力,如何通过译介中国民族文学塑造全新的当代中国民族文学形象,如何跨越意识形态、文化偏见等障碍消除误解和偏见实现当代民族文学形象的“回塑”是需要深入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原文刊于《外语学刊》2024年第4期,第55-62页,注释及参考文献从略,请见原文。

文章推荐:李鹤;图文编辑: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