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云南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是中文系百年积淀的优势学科。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楚图南、徐嘉瑞、叶德均等先生的开拓之下,中文系师生已经开始关注少数民族文学。
1955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云大,提出云大应当办好少数民族文学和民族史两个专业。因此,在李广田校长的主持下,云大中文系于1959年兴办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文革”前招收三届学生,培养出李子贤、左玉堂、秦家华等民族文学专家。
1958年9月,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了民族民间文学调查活动。“1958年调查”由来自云南大学中文系、昆明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等单位共计115人组成七支调查队,分赴大理、丽江、红河、楚雄、德宏等地调查。调查队在各地又与地方文艺工作者百余人合作,搜集到万余件民间文学作品。在云大学人主导的调查基础上撰写的《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等,堪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里程碑。这次调查发现了大量傣族民间文学文献和口头演唱文本,比如史诗《千瓣莲花》、叙事长诗《线秀》等都得到详细整理。这次调查的原始资料现藏于云南大学文学院,共涉及21个民族,并有1964年选辑的《云南民族文学资料集》21卷内部油印本。这次调查不仅在云南产生巨大影响,也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调查活动。
1962和1963年,云南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师生组织了两次民族文学调查,其中1962年赴小凉山彝族地区、迪庆藏族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调查,1963年赴独龙江独龙族地区、怒江怒族和傈僳族地区调查,搜集到一大批文本。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对独龙族、怒族开展的专门的民间文学调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大民族文学学科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以张文勋、朱宜初先生为基底,涌现出秦家华、傅光宇、李子贤、张福三四位著名学者,时称“四大金刚”。
进入21世纪,云大中文系着力建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博士点,陆续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如今,学科点有段炳昌、黄泽、董秀团、黄静华四位博导,秦臻、杜鲜、罗瑛、高健、张多任硕导,并且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副秘书长若干人。
2015年以来,云大中文系开展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综合性高校中文学科‘中国叙事’特色培养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融入本科教学。目前开发出民族民间文学虚拟仿真实验、搜集整理文本数字化等项目。这些都将助力云大民族文学学科在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