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是新疆大学文科专业办学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早在1924年建校时,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就设有中文专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茅盾、赵丹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曾在此任教。近年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学学科先后涌现出徐思益、王堡、厉声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和历史学专业不仅在新疆具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2000年,原中文系、历史系及中语系合并组建人文学院。2016年7月,中语系从人文学院分出成立中国语言学院。2019年1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中国语言学院并入人文学院,整合后的人文学院(中国语言学院)是新疆大学最有优势和基础的文科学院。2020年4月,按照自治区党委“建强工科、优化理科、调整文科”整体要求,对标学校“聚焦总目标建设双一流”总体目标,决定撤销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学院),成立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爱国爱疆”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育人博学启智”的院训,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人才。
『学科、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汉语言4个本科专业。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进入该学科全国前40%行列。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拥有自学士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权。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入选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高峰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入选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专业特色品牌专业。2019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机构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现有中文系、语言与文化系、中语系3个教学单位,1个学院办公室,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新疆文献研究中心、新疆民语文翻译研究中心。
『教学与科学研究』
学院历来注重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多渠道多举措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时俱进创新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获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项、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三期项目3项、四期项目3项。
2016年以来,学院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个(其中2020年9月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获批省部级项目32个,厅级项目19个,科研经费合计达1461.16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自治区社科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青年佳作奖1项,优秀奖6项。近三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到62项,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面,2016年以来,科研服务社会、助力精准脱贫,已经举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11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班,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近600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96人,行政教辅27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2人,有博士学位教师44人。
『在校生人数』
学院现有各类学生1478人,本科生1040人,硕士研究生377人,博士研究生47人,留学生14人。
『人才培养定位』
着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党务行政、语言翻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创意、文学创作、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新疆,面向全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爱国爱疆”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育人博学启智”的院训,坚持“质量立院、学科兴院、人才强院”的思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支撑,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优化结构、改革创新,把学院打造成为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阵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研究中心、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单位、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的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