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日 09月 2018年

翟崇光: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宗教研究史述评|论文

2018-09-08作者:翟崇光

宗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禀赋,对民族文学与宗教关系的探讨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应有之义。文章梳理了新中国建国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历史,将之划分为前期积累、起步发展、纵深开拓三个阶段。该论题历时呈现为从民族民间文学、民族作家文学到学者理论批评与宗教关系研究的嬗变,并在以往资料积累基础上逐渐走向纵深研究。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也为深入思考中国现实的民族问题提供了参考。

08日 09月 2018年

朱寿桐:汉语文学与民族语文学|论文

2018-09-08作者:朱寿桐

汉语文学是以文学语言为主要分类标志的文学形态,与其相对的少数民族文学则也可以以语言为聚焦点被定义为民族语文学。显然,民族语文学是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但是其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部分。民族语文学的提出可以为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和专门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有利于在社会民族和谐新常态下民族文学的发展,以及与汉语文学共荣局面的建构。

08日 09月 2018年

萧霁虹 吕师:大理巍山神霄西河派科仪经书的整理与研究 | 论文

2018-09-08作者:萧霁虹;吕师

大理巍山地区是南诏王朝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多文化交融汇聚的“文化圈”。教随人动,道教早在创立之初便传入云南,大理巍山地区道派林立,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以大理巍山地区的巄嶼图山神霄西河派秘传科仪经书为例,辑录其传承的科仪经书,分门别类加以阐述和研究。综合论证神霄西河派在大理巍山地区的传承内涵以及特色,解析地方道教文献的多样性及其所反映的地方道教的历史与现状。

08日 09月 2018年

龙成松:新出石刻中的唐代民族文学史料述略 | 论文

2018-09-08作者:龙成松

唐代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段,但有关研究却非常薄弱,这是研究范式、格局和史料多重因素制约的结果。20世纪以来新出石刻文献,极大拓宽了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的史料范围,巩固了唐代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地位。新出石刻中的唐代民族文学史料主要表现在民族作家生平事迹、作品、民族语言文学、宗教文学等方面。新出石刻与唐代民族文学研究,不仅可以激活传统唐代文学研究新格局,还将推动文学史书写观念和范式从单线条的汉族文学史向“中华文学”转变。

08日 09月 2018年

黄景春:《中国宗教性随葬文书研究——以买地券、镇墓文、衣物疏为主》 | 新书推荐

2018-09-08作者:黄景春

本书主要研究出土的遗策(物疏)、告地书、买地券、镇墓文、衣物疏、冥途路引等,也調调查当代民间尚存的买地券,考察文本背后的信仰、仪式和习俗。這类文书格式差异很大,但都奠定于大致相同的阴间想象,总称为“宗教性随葬文书”。

02日 09月 2018年

黄发有丨媒体创新与文学的独创性

2018-09-02作者: 黄发有

  进入新世纪以后,媒体技术突飞猛进,也带动了文学的快速变化。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发展,就是媒体创新在文学领域的典型体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得文学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文学的IP热潮加快了以文学为内容的印刷媒……

02日 09月 2018年

黄发有:从文学批评到文学传媒研究|论文

2018-09-02作者:黄发有

    一、独立性是文学批评的生命   文学批评从来都是寂寞的,选择文学批评作为自己的职业或事业,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心准备。我本科时读的是经济学,毕业之后还在商业领域做了几年打杂的活计,在旁人看来也……

02日 09月 2018年

沈文凡:大历诗坛上一支独异的花朵——论韦应物诗歌的艺术特征|论文

2018-09-02作者:沈文凡

应物诗风同大历时期总的诗风比较起来,异多同少,是特殊的存在。关于韦应物诗歌的艺术特征,白居易概括为“高雅闲淡”;方回概括为“淡而缓”;胡应麟概括为“清而润”;沈德潜概括为“古淡”,历代著名评家看法基本一致。这些评论大体符合韦诗给读者的实际感受。仔细分辨、领会这些感悟式的评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并从而论析之。

02日 09月 2018年

郎伟:论新时期以来(1978-2018年)的宁夏短篇小说创作|论文

2018-09-02作者:郎伟

新时期以来,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宁夏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中国文坛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西部短篇小说创作之重镇。宁夏的短篇小说创作声誉鹊起,受人激赏,是因为宁夏的短篇小说独具特色。特色之一,宁夏的短篇小说创作具有辨识度很高的乡土性和地方性;特色之二,宁夏的短篇小说创作一直饱含深厚的人文性。就艺术面貌而言,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方法始终是宁夏短篇小说创作界追求的主流创作倾向。但也有不少作家以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观念以及创作方法为学习的榜样,以异于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讲述着“西部故事”。

27日 08月 2018年

乌·纳钦:论巴·布林贝赫诗歌意境与意象——纪念巴·布林贝赫诞辰90周年

2018-08-27作者:乌·纳钦

文章从习画经历、人生体验和习俗化实践探寻诗人巴·布林贝赫诗歌的意境底色与意象文脉,指出巴·布林贝赫的诗歌以寓意式意境与意象见长,其意境以色彩夺人,以光影传神,以景物传情,而他对色彩、光影和构图的直觉与表现能力养成于青少年时代的习画经历;他以一系列循环、并列、对比复合意象传达了饥饿清苦与惊奇喜悦等人生体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童年的习俗化实践为诗歌埋下的民俗文化文脉,沉淀为潜意识中的符号,升华为诗歌意象,传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

27日 08月 2018年

斯钦巴图:从诗歌美学到史诗诗学 ———巴·布林贝赫对蒙古史诗研究的理论贡献

2018-08-27作者:斯钦巴图

文章在梳理巴·布林贝赫基于美学视角的史诗诗学框架体系基础上,归纳了他的两个突出理论贡献。一是他将蒙古史诗范式化特征归纳为形象体系的类型化、场景描绘 的模式化、故事情节的程式化三个层面,其中把形象体系的类型化作为蒙古史诗程式化特征的重要方面提出,对史诗形象之程式化塑造的口头程式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是他提出将“母题”与“意象”相结合研究蒙古史诗的观点,对于史诗研究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27日 08月 2018年

毛巧晖:遗产化与民俗节日之转型:基于“2017‘敛巧饭’民俗风情节”的考察

2018-08-27作者:毛巧晖

“敛巧饭”是北京市怀柔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一带在元宵节的特殊风俗活动,其包含“扬饭喂雀儿”及“乞巧”之俗等。这一习俗蕴含了早期的太阳崇拜、鸟信仰以及女性“乞巧”、春耕仪式、敬老等文化元素。2008年被纳入国家非遗名录,在遗产化过程中,这一节俗转换为“‘敛巧饭’民俗风情节”,在转换过程中,它进入社会“公共”领域,从时间程序、敛取食材过程以及参与人员的安排都纳入了现代秩序;同时它也被“标准化”、“规范化”,具备了“现代性”、“娱乐性”,但节俗的核心仪式渐趋演化为“陌生化”的他者仪式展演,文化内涵与功能变得单一化。新型民俗节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一形式中须注重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多样性,应将传统节俗中的重要文化元素转换为当下社会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

23日 08月 2018年

杨杰宏:多元化的南方史诗类型思考——基于创世史诗《布洛陀》与《崇般突》比较研究 | 论文

2018-08-23作者:杨杰宏

创世史诗 《布洛陀》与 《崇般突》在文本结构、演述方式、故事范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性,但在叙述主题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旨归,《布洛陀》史诗突出了稻作文化的特质,《崇般突》强调了祭天文化对纳西族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从全观的史诗视域而言,南方史诗类型的划分是多元的。《布洛陀》称作 “稻作史诗”,《崇般突》称为 “祭天史诗”,更符合这两部史诗的文本主旨,也更契合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而仪式类史诗是从南方史诗的演述载体来定位的,祭祖史诗则是依据南方创世史诗的共性主题来界定的。

23日 08月 2018年

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 论文

2018-08-23作者:廖方容

壮族师公戏在广西流行的区域较广,它是多元文化影响下形成的颇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学界对师公戏进行研究的资料,反映出学者对师公戏起源、师公戏之师公称谓、师公戏之祖师三元等问题的不同观点、不同的见解,表明壮族师公戏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在多元文化的交融渗透下,师公戏的内容和表演形式逐渐变得厚重而丰富。

23日 08月 2018年

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中马文化及马形象的整一性 | 论文

2018-08-23作者:巴·布林贝赫

黑格尔在其著名的《美学》中谈论史诗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战争是史诗的最合适的场所。从总体上看情况正是如此。正如没有残酷的征战、英雄的业绩和勇敢的冒险便很难产生各民族的原始史诗一样,如果没有骏马形象,也很难有蒙古民族真正的史诗产生。蒙古史诗中的征战和婚姻两大主题,都离不开骏马形象。

25日 07月 2018年

林琳:族群记忆钩沉与历史书写—以回族文学为例

2018-07-25作者:林琳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开始本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回族作为一个拥有复合文化传统的民族,在面临现代性的冲击之时,通过对族群历史的重新回溯,展开对民族生存意义和生命归属的确证。同时凭借文学的“询唤”本民族“共同体”想象的作用,回族得以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对本族群历史、文化传承的各种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多元文化冲击带来的民族文化困境。

25日 07月 2018年

海晓红:当代回族文学的话语建构及其嬗变

2018-07-25作者:海晓红

新中国成立之初,回族文学“被湮没”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体化的政治话语之中,此时段的话语倾向于合法性认同建构;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有了真正“再生”的机会,其话语建构表现为合法性认同、抗拒性认同与规划性认同并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对于族群文化同质化的潜在威胁等多重压力,使得回族文学创作中的话语建构呈现出多重趋向。

21日 07月 2018年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与云南民间文学” 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2018-07-21

                                   征稿通知 由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云南大学主办,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大……

21日 07月 2018年

王锐:“众小民族”诗意的文化寻根——以裕固族作家铁穆尔为例〡论文

2018-07-21作者:王锐

以裕固族作家铁穆尔作品为例,从族源探秘、生存忧患和诗意表达三个方面,探讨了“众小民族”文化寻根的内涵和特征。对整个人类的无限热爱,使铁穆尔作品寄寓着对人生苦难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追问,有着人类性主题的深刻内涵。

21日 07月 2018年

杨光祖:杨显惠论〡论文

2018-07-21作者:杨光祖

  认识杨显惠先生已经很久了,他的作品也一直在阅读,可总是感觉无话可说,套用一句古语:因为一说便俗,或者用维特根斯坦的话,属于不可说。放在当下的中国文坛,杨显惠太另类了,另类得让别的作家很尴尬,另……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