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 10月 2018年

多洛肯:清代中期满族文学家族及其诗文创作初探〡论文

2018-10-12作者:多洛肯

满族作家文学在清代中期出现质的飞跃,不仅创作主体与文本数量大增,一门几代作家的文学家族也大量出现。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爬梳,依据创作主体的血缘关系将满族作家的创作以家族的方式呈现,并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可以对这一时期满族文学家族产生整体认识,进而归纳出其基本特征。

12日 10月 2018年

江帆:论满族说部的生成与播衍〡论文

2018-10-12作者:江帆

摘要: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以口述形式承传的一种族群记忆,其内容的建构与播衍蕴含着丰富的族群历史与文化变迁的细节与因素,不仅是满族及其先民对其所直观感知的族群历史以及生活世界的一种构形,也是满族根性文化的重要遗存,体现着雄阔遒劲的“史书”、“史笔”风格与蛮荒古朴的叙事特色。满族说部在传承与播衍方面具有封闭与单一的特点,但也与其他类口头文学一样,受社会发展变化及传承人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异。

12日 10月 2018年

关纪新:“惊沙一任漫天舞”——清代中期满族文学家英和〡论文

2018-10-12作者:关纪新

英和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朝廷重臣,是一位杰出的满族诗人。英和一生毁誉沉浮异常剧烈,承受了特殊的人生经历,对身处其间的封建朝野本质,获得了顿悟,对皇朝已入末世的趋向,生发出无法言说的绝望。这对有很高诗歌修养的英和来说,是个可贵的砥砺。其晚年诗作的思想性因而走向成熟与完美。      

03日 10月 2018年

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论文

2018-10-03作者:陈金

盘瓠神话既为多种历史文献所记载,又在瑶、苗、畲等民族民众中具有重大影响,故而一直很受学界关注。盘瓠神话中对盘瓠部族与高辛氏部族间长期的矛盾斗争避而不谈,反而突出两部族间结盟、交好的插曲性事件,这种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表现了盘瓠部族缓解族群间紧张关系的愿望,体现了弱小民族的生存智慧。瑶、苗、畲等民族民众在盘瓠神话中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表现出的生存智慧对于建设中国新型民族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03日 10月 2018年

袁咏心: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起源论|论文

2018-10-03作者:袁咏心

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可大体分为人兽婚与兄妹婚两大类型。若从其单一类型文本的表层叙事结构来看,其或起源于氏族外婚制,或起源于氏族内婚制;若从其单一类型文本的深层叙事结构来看,则可认定其缘起于中国社会特定的宗法婚制,即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同姓不婚为律条,以壮大宗族势力为目的,以亲上加亲为习尚的婚姻制度。在表层叙事策略的掩盖下,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以其深层叙事策略,在形象地诠释宗法婚制独特内涵的同时,又生动地呈现出中华文明同根同源的本来面貌。

03日 10月 2018年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论文

2018-10-03作者:王宪昭

《民族文学研究》自1983年创刊至2013年30年来,刊发的339篇神话研究文章成为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的一个缩影。这些成果涉及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众多领域,应用了众多神话理论和研究方法,形成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理论成果。在今后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应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开拓视野与方法创新中寻求新发展。

28日 09月 2018年

王植 周欣瑞: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神话学理论研究史述 | 论文

2018-09-28作者:王植 周欣瑞

现代中国的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之滥觞,大约可追寻到20世纪30至40年代,其最初的学术实践源于当时中央研究院“社会—民族学派”[1]的一批学者,如林惠祥、芮逸夫等,在东北、西南、台湾地区所作的田野调查,再加上抗战时期迁移到西南地区的西南联大和其他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如闻一多、吴泽霖、马长寿等人所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科成果,这些学者多数都有着在国外留学的教育背景,有着中西结合的学术理想,也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多学科综合、结合、融合运用的学术基调。但是,有一个值得再三思考和存疑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个以“少数民族神话”为主体和对象的连续性的理论研究史?

28日 09月 2018年

袁咏心: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起源论 | 论文

2018-09-28作者:袁咏心

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可大体分为人兽婚与兄妹婚两大类型。若从其单一类型文本的表层叙事结构来看,其或起源于氏族外婚制,或起源于氏族内婚制;若从其单一类型文本的深层叙事结构来看,则可认定其缘起于中国社会特定的宗法婚制,即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同姓不婚为律条,以壮大宗族势力为目的,以亲上加亲为习尚的婚姻制度。在表层叙事策略的掩盖下,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以其深层叙事策略,在形象地诠释宗法婚制独特内涵的同时,又生动地呈现出中华文明同根同源的本来面貌。

28日 09月 2018年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 | 论文

2018-09-28作者:王宪昭

《民族文学研究》自1983年创刊至2013年30年来,刊发的339篇神话研究文章成为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的一个缩影。这些成果涉及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众多领域,应用了众多神话理论和研究方法,形成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理论成果。在今后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应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开拓视野与方法创新中寻求新发展。

28日 09月 2018年

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 | 论文

2018-09-28作者:陈金文

摘 要:盘瓠神话既为多种历史文献所记载,又在瑶、苗、畲等民族民众中具有重大影响,故而一直很受学界关注。盘瓠神话中对盘瓠部族与高辛氏部族间长期的矛盾斗争避而不谈,反而突出两部族间结盟、交好的插曲性事件,这种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表现了盘瓠部族缓解族群间紧张关系的愿望,体现了弱小民族的生存智慧。瑶、苗、畲等民族民众在盘瓠神话中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表现出的生存智慧对于建设中国新型民族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24日 09月 2018年

董迎春 覃才:韦其麟及其诗歌创作对广西现代诗歌的影响探究 | 论文

2018-09-24作者:董迎春 覃才

民族叙事诗模式的“民族书写”在广西现代诗歌当中有深厚的传统与时代价值,20世纪50至70年代韦其麟 《百鸟衣》模式的“民族书写”建构与完成了广西诗歌的现代创作与转型。80年代及新世纪以来,广西诗坛围绕“民族书写”展开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韦其麟80年代以来走向否定情感的现代诗写作,既深化了广西诗歌 “民族书写”的传统,又丰富了广西诗歌时代书写的审美维度与精神内蕴,表现出鲜明的传承性与开拓性。综合地看,韦其麟60余年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作为广西的诗歌符号、民族符号、文化符号及中国民族诗歌符号,在时代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24日 09月 2018年

刘汉波:当代华裔美国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想象 | 论文

2018-09-24作者:刘汉波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华裔美国作家开始进军科幻文学,美国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想象越来越丰富。当中往往体现出对华裔身份的体认,但他们更善于将中国经验置于某种“记忆客体”的位置,主动参与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变更、文化秩序、技术伦理等诸多人类共同命题的审视当中。相比起“我的根在哪里”,他们更关注“我的根可以发出怎样的芽”。

24日 09月 2018年

孙静 姚新勇:拨开“迷雾”见草原——《草原雾》版本研究 | 论文

2018-09-24作者:孙静 姚新勇

扎拉嘎胡的小说《草原雾》1965年定稿,1977年修改出版,1982年再版。77版的修改一方面强化了阶级斗争,但同时又流露出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显示出时代环境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微妙关系。本文将把小说人物命运在不同版本中的“修改变迁”、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相关的社会情况加以互文性阅读,从而对《草原雾》的不同版本进行深度解读,并尝试为当代文学版本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新鲜个案。

15日 09月 2018年

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

2018-09-15作者:李斯颖

族源神话是一个民族关于自身来源的能动叙事,属于人类文化记忆的范畴。德宏傣族传承着丰富的族源神话内容,以“九位天神”、“弟兄民族祖先”、“葫芦生人”、“混鲁与混赖”等母题为主。从文化记忆理论角度出发探索德宏傣族族源神话传承现状,对其仪式与文字文本演述并行、傣文与汉文叙事共存的现象进行探究,可以解读傣族文化记忆塑造过程中多重认同标准并存与角力的关系。作为特殊文化记忆的族源神话,受到佛教文化、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保持着本民族文化传统基因与地域性色彩。它们发挥着凝聚德宏傣族集体意识、传授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强调地方资源的分配与多个民族的“和而不同”,建构了对应的地方知识体系。族源神话叙事是德宏傣族人民整合历史、自我调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记忆”。

15日 09月 2018年

神性·兽性·人性:祖先崇拜视域下的人兽婚故事

2018-09-15作者:袁咏心

中国文学中产生于不同时期的人与动物直接或间接婚配的人兽婚故事,是不同时期宗族祖先崇拜观的直接产物。人兽婚故事,先后步入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祖神合一观引领下的神兽合一期,祖神分离观引领下的人兽对立期,凡圣合一观引领下的人兽合一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学中的人兽婚故事,则由独张神性的神话表述出发,向兽性大炽的志怪过渡,最终转向大张人性的异闻书写。中国文学中人兽婚故事形态的这一演化进程,是以宗法制为潜在机制的中国文化演进历程的形象注脚。

15日 09月 2018年

汪立珍:满族创世神话《天宫大战》之恶神“耶鲁里”探析

2018-09-15作者:汪立珍

耶鲁里是满族创世神话《天宫大战》中重要的神灵角色,它不仅形象荒诞诡异,双性性别,品性凶恶;而且还精通战术,从出生到死亡,与创世三女神阿布卡赫赫、巴纳姆赫赫、卧勒多赫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挑起了数百位神灵参战的天宫大战。文章着重探析恶神耶鲁里与创世三女神的关系,以及它在天宫大战中的作用和命运。

10日 09月 2018年

陈建宪:论神话时空观|论文

2018-09-10作者:陈建宪

向死而生是人类永恒的焦虑。世界各族神话中,神话时空观是人类征服死亡的终极精神武器。神话时空观的内涵是循环时间观和多维空间观。循环时间观主要表现为太阳运行神话和季节更替神话。多维空间观主要表现为天堂地狱神话、大地之脐神话和绝地天通神话。神话时空观帮助古代族群建构了世界模型和信仰基础,安排了顺天应时的生活节律,成为个人生命历程的指南。今天,这种古老智慧不仅与当代物理科学暗合,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规范社会伦理、克服死亡恐惧等实用功能。

10日 09月 2018年

吕微:“神话”概念的内容规定性与形式规定性 |论文

2018-09-10作者:吕微

从“神话”概念的定义方式(而不是仅仅从概念本身)入手,通过对神话研究的单纯理论范式所陷入的悖论(二律背反),以及二百年来理论(质料)神话学向实践(形式)神话学转换的概念史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阐明了实践神话学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为把神话学建设成为一门以理解人的本原和当下存在方式为目的论的严格科学做出努力。

10日 09月 2018年

张开焱:中西神话构形特征与叙事传统|论文

2018-09-10作者:张开焱

《山海经》与《神谱》在叙事话语和内容组织上,分别呈现出强化空间性和时间性的明显差别,这一差别也体现在中国与希腊上古其它神话传说和史诗文本之中。总体上看,中国神话叙事话语和内容组织偏重于空间形态,西方神话叙事话语和内容组织偏重于时间形态。两个民族神话叙事形态中积淀着不同的时空优势构形心理,这种构形心理深刻地影响了各自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构形传统。西方叙事文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以时间为主、以时统空的形态转化为以空统时的形态,而中国叙事文学则经历了一个从以空间为主、以空统时的形态转化为以时间为主、以时统空的形态的发展过程。但即使在以时统空阶段,中国文学叙事中,空间要素依然具有重要的结构性作用。

08日 09月 2018年

刘亚娟: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论文

2018-09-08作者:刘亚娟

通过梳理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时期:建国后-70年代、80-90年代、新世纪以来,厘清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在每个时期的特点与前后之间的联系。指出随着时代变化,研究的方法与视角由单一的文学理论向文化学、诗学、比较文学推进,并且整合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使少数民族古代文论成为一门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共同体。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