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 11月 2018年

许艳俊:吴晓东神话学研究评述|论文

2018-11-14作者:许艳俊

摘要:吴晓东从事神话学研究二十多年,纵观其整个研究历程,其研究对象不断扩展,对蚩尤神话的研究层层深入,对盘瓠神话研究革故鼎新,同时以考据为主的研究特点贯穿始终。他坚持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不排斥用其他方法进行补充研究。其不拘定论、大胆质疑、推陈出新、多有创获,一直在学术研究中苦心孤诣,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   

14日 11月 2018年

沈玉婵: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比较研究——陈岗龙神话学研究述评|论文

2018-11-14作者:沈玉婵

陈岗龙教授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蒙古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其神话学研究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个案研究,二是比较研究。研究重点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蒙古族神话的比较研究与东方神话体系的建构及比较研究。陈岗龙教授的神话学比较研究非单一的、平面的比较,而是在多民族文化视野中多角度、多层次、跨学科、跨体裁的立体究。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选择具体的题目进行个案的研究,以独立的个案研究探讨神话发展和演的规律,这一研究方法贯穿了陈岗龙教授的学术思路和研究实践。   

08日 11月 2018年

乔钰涵: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失语现象与母语追求|论文

2018-11-08作者:乔钰涵

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失语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文学创作者对母语的追求,有的创作者更是把母语创作作为自身文学创作的原则和底线。而从现实来说,母语追求面临着语言、传播等重重困难,这使得每个追求母语创作的创作者都需要在困难克服付出代价以及母语追求结果之间权衡得失。对于民族文学领域这一特殊的现象或问题,要抱持理性态度,也要适当包容,灵活变通思维方式有助于问题更为妥善地解决。

08日 11月 2018年

李玫:“植入”的增值与磨损——从长篇小说《蒙古里亚》看民族文学的民族化路径|论文

2018-11-08作者:李玫

文学中的文本“植入”,通常是指为实现某种叙述效果而将文本之外的异质性内容或文体明确穿插于叙事中。郭雪波长篇小说《蒙古里亚》的“植入”方式,是对亨宁·哈士伦的《蒙古的人和神》一书中斯文·赫定探险史的相关内容大幅度借用。这一“植入”,在充实和凸显民族文化历史感的“增值”之外,也在人物书写的完整性等方面有所“磨损”。民族文化的“植入”是民族文学民族化过程中常见的路径,与叶广芩、鲍尔吉·原野等少数民族作家相比,郭雪波近期的“大萨满系列小说”中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面对,这也是民族文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08日 11月 2018年

金春平:游牧文明与西部少数民族小说的叙事形态生成|论文

2018-11-08作者:金春平

共存于“西部”的少数民族文学,其基本的文明形态本体是前现代的游牧文明,民族文学对文化西部的历史传承、宗教价值、生命伦理、生活形态、艺术美学的持守,成为地方性游牧文化的叙事基点,由此衍生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化、商业文化、政治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张力叙事结构,并在文化关系主义的跨界层面,彰显出游牧文明在现代性语境下被重新构建的多维可能。

05日 11月 2018年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民族文学类)

2018-11-05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民族文学类)     1 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 冯文开 内蒙古大学 2 中国神话……

05日 11月 2018年

孙正国:张开焱神话学思想的内在发展逻辑|论文

2018-11-05作者:孙正国

中国神话研究的百年历程,大致形成了西学建基(20世纪初期)、国学考辨(20世纪上半叶)、方法论转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三个学术时期。张开焱先生的神话研究集中于第三个时期,也代表了这一时期我国神话研究的基本风貌。理解开焱先生的神话学思想,成为我们进入当代中国神话学的重要路径。近二十年来,开焱先生精思勤作,开创了中国神话学的两个风气:一是神话叙事学,一是还原中国创世神话。如果说神话叙事学是开焱先生方法论转型时期的先锋之作,那么,还原中国创世神话则是中国神话学回归古典的标志性成果。综述开焱先生的神话学思想,可以见出其自觉的方法论逻辑:现象学意义上的回归古典,因此可以将其研究名之为中国神话学的“还原学派”。

05日 11月 2018年

刘守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论文

2018-11-05作者:刘守华

近几年以宏大规模和强劲势头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又一壮举。各种样式的民间口头文学成为非遗保护重要对象,在非遗代表作项目中占有半壁江山的位置。本文论析了非遗保护工程和民间文学的密切关联及其对民间文学工作的新启示与强力推动,并着重联系湖北实际,提出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作为当前工作的警示,以推进其健康发展。

05日 11月 2018年

刘大先:作为文化动力的多民族母语文学|论文

2018-11-05作者:刘大先

    背景   不久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参加中国多民族母语文学研讨会,与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学者交流,并到彝汉双语教学的乡村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引发了我关于多民族母语文学的一些思考。   所谓多民族母……

05日 11月 2018年

李晓峰:"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论文

2018-11-05作者:李晓峰

在中国,蒙、藏、维、朝、哈等少数民族有着极其发达的母语写作,许多民族的母语文学早已产生了跨国影响,但是,在文学史书写、文学研究、文学传播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学公共知识话语空间中,各民族母语文学处于“不在场的在场”的尴尬处境。各民族母语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母语写作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民族母语写作与汉语写作共同创造了世界文化(文学)中的中国意义与中国形象。

28日 10月 2018年

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 | 论文

2018-10-28作者:丹珍草(杨霞)

格萨尔史诗的传承除了口传系统,还有书面文本系统。口传系统是在时间之流中生生不息的活态系统,借声音传播,此一时彼一时,是人们无法同时踏进的一条河流,体现了民间口头传统的多样性变异机能。书面文本系统是在空间中铺陈的篇章,用文字传承,把时间长河中不断流逝的语音流再现于文本空间,通过“有意味的文字”记述逝去的英雄时代的雄浑壮阔和金戈铁马。格萨尔史诗的文本流变,经历了从口述记录本、手抄本、木刻本、石印本、现代印刷本到校勘本、整理本、编纂本、翻译本、改编本、录音整理本、视频音频、作家文本等多种形式。但作为民间口传文学,格萨尔史诗从来就没有一个最终的定本。本文认为,格萨尔史诗的文本流变,可以阐释为三种类型:口述记录的文字写本;介于口述记录本与作家文本之间的具有过渡性特色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相互交织的文本;改写与重塑的作家文本。

28日 10月 2018年

李连荣:百年“格萨尔学”的发展历程 | 论文

2018-10-28作者:李连荣

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 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语文本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界的持续性研究,一门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专门学科———“格萨尔学”应运而生;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进一步奠定了“格萨尔学”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格萨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 30 年代,至 1950 年,这门学问也开始引起新中国政府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认为,20世纪 80 年代以来,“格萨尔学”中心已从西方学界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28日 10月 2018年

诺布旺丹:《格萨尔》史诗的集体记忆及其现代性阐释 | 论文

2018-10-28作者:诺布旺丹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28日 10月 2018年

卢顽梅:民族的隐忧 ——沈从文与阿来文学创作比较谈| 论文

2018-10-28作者:卢顽梅

摘要:沈从文与阿来同为少数民族作家,相似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文学创作的相似之处,本文分别从文学创作的总体倾向、自然与现代性的关系、民族文化认同及文学创作思想等方面来比较沈从文和阿来文学创作的异同,进而指出阿来文学创作存在的缺陷以及需要突破的困境。

28日 10月 2018年

魏春春:央珍小说创作心路历程论 ——以《无性别的神》的创作过程为考察中心 | 论文

2018-10-28作者:魏春春

内容提要: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的生成过程,体现出央珍营构藏族女性世俗幸福的文学努力,也彰显出1990年代以来以央珍为代表的藏族作家超拔政治启蒙话语的藩篱,超越魔幻叙述的虚蹈,扎根民族生活的历史文化土壤,在现实境遇中反思、建构具有藏式中国故事意味的文学探索和实践。

23日 10月 2018年

张翠霞:白族“龙母”神话探析 | 论文

2018-10-23作者:张翠霞

白族的龙母神话是白族龙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以《九隆神话》为其族源神话,其中就有了始祖母崇拜的因素,是白族龙母神话的肇始。随着《九隆神话》的发展和流传,龙母神话在民间也发生了各种变异。本文从龙母神话的文本出发,试图解释白族龙母神话的流传和变异的过程,进而对龙母神话变异的原因进行探析。

23日 10月 2018年

侯冲: 元明云南地方史料中的九隆神话 | 论文

2018-10-23作者:侯冲

九隆神话是中国西南著名神话之一。在元代和明代云南地方史料中,九隆神话有不同的记载。本文根据相关材料对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容及象征意义作了考辨。

17日 10月 2018年

钟进文:“失忆”与“记忆”之间——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学“跨境叙事”研究|论文

2018-10-17作者:钟进文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经历了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书面文学的“集体记忆”与之前的民族“口头记忆”形成许多有趣现象,建构出一套从“失忆”到“记忆”,再从“记忆”到“失忆”的“跨境叙事”话语体系。其中也与“非遗”运动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关。

17日 10月 2018年

 吴晓棠:哈萨克叙事文学的审美心理探析|论文

2018-10-17作者:吴晓棠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和镜子,映现着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也渗透着民族的心理特点和精神特质。哈萨克叙事文学是哈萨克文学发展中最具光彩的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情感心理。本文通过哈萨克叙事文学的梳理分析,从审美心理、审美意象、审美情感等方面对哈萨克叙事文学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揭示哈萨克叙事文学深刻而丰富的审美意蕴。

17日 10月 2018年

祁晓冰:伊犁回族作家马康健小说创作论|论文

2018-10-17作者:祁晓冰

伊犁回族作家马康健的小说创作多以他的故乡——伊犁河南岸的一个回民聚居的小村庄为背景,书写个人的童年记忆,表现故乡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并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具有浓郁的诗意。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